《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


《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

文章插图
《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
夏含夷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978-7-5325-9747-5
16开  简体横排  精装
 
作者简介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研究范围包括中国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学、经学、《周易》等,主要著作有《古史异观》《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海外夷坚志》等等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夏含夷先生近些年以夏商周文化为主的研究论文共18篇,可分为三大板块:青铜器和断代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经学研究 。上编“青铜器和断代研究”主要探讨铜器断代和铜器铭文的文学意义;中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主要是针对《穆天子传》、清华简等的研究;下编“经学研究”主要围绕《周易》《诗经》两种经典展开相关讨论 。内容丰富,研究深入 。
 
 
自序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论语·为政》)
        孔子籀《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 。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 。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夜之所至也,故曰损 。……益之始也吉,其终也凶 。损之始凶,其终也吉 。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 。” (马王堆帛书《要》)
 
“损益”这个词汇虽然现在多用于经济学方面,可是它对文化史的意义更为深刻,不但孔子审视夏商周礼制时曾以“损益”论之,而且早在孔子之前《损》和《益》已经是《周易》中的两卦 。孔子曰“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并非夸张 。因此,这本《夏商周文化史研究》以《三代损益记》为题 。
【《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 
像过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史异观》(2005年)和《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2012年)那样,这个论文集也“监于”夏商周三代,只不过我也跟孔子一样“从周”(《论语·八佾》之语):除了第一篇文章《〈竹书纪年〉和夏代编年:我对历史方法的反思》专论夏代年代问题,以及最后一篇《再论表意文字与象形信仰》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性质作综合研究以外,其余十六篇文章都以两周文化为主 。这十八篇文章分成三编,即“青铜器和断代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和“经学研究”,每一编包括六篇文章 。
 
上编“青铜器和断代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铜器断代和铜器铭文的文学意义 。铜器断代是我长期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西周年代学有密切关系 。历史学家都知道年代框架是历史学的基石,年代的先后如果颠倒,历史的趋势就会被误解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上古年代是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初步结果是2000年出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 。这个报告虽然得到中国国内学者的认可,教育和文化机构都引用它的年代框架,但是出版不久之后就有新问世的铜器暴露出这个框架的种种问题,说明《工程》需要修改 。2013年发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十年后之批判——以西周诸王在位年代为例证》(本书中改作《论“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文是我在台湾宣读的论文,初步发表也是在台湾,在境外引起相当多的注意,然而在境内很少有人知道 。这篇文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提出综合批评,也举出积极证据说明铜器断代与年代学的方法,作为以后的基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