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这两句诗,苏轼尤为欣赏,后来听闻秦观病逝之后,甚至将这两句诗题于扇面之上,甚至感慨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苏轼之所以如此欣赏这两句诗,并且深深为之感动,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它写出了词人自己屡遭贬谪的凄迷与悲愤心情,苏轼对于得意门生的遭遇深感同情,并且为爱徒能写出如此千古绝唱而为之动容 。
秦观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与曲折 。由于新旧党派之争,秦观受此牵连,先后被贬杭州、监州、郴州 。写下此词的时候,秦观又被贬到横州 。这样的遭遇,可谓是一波三折,秦观受尽了屈辱与悲痛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秦观对自己宦海沉浮这一悲剧命运的发问 。词人只不过是一介儒生,心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为何会无端卷入这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呢?词人满腔悲愤,寄予在这悲情的发问之中,苏轼读后感同身受 。
其次,它以江喻人,以郴江“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一无理之词,来比喻人的分别,曲折地向苏轼表明自己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无奈,力证自己的清白 。
秦观起初遭贬,也是因为受到了苏轼被贾易弹劾的牵连 。急于自保,秦观即刻找人疏通关系,却因此又牵连了苏轼兄弟屡遭政敌的攻歼 。因此,这两位师徒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心中略有嫌隙 。
这句词,是秦观对苏轼的曲折告白 。以“郴江“喻己,以郴州“喻恩师苏轼,以”潇湘“喻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以此来表明自己无意给恩师填堵的忠心,还有自己被涉其中的无奈 。秦观以此表明心志,与恩师同进退、共荣辱,这份忠诚怎么会不让苏轼感动呢?
最后,秦观以此发问,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和政治失意的共同悲剧性,使得苏轼产生了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之感 。
苏轼这一生,也是宦海沉浮、风雨飘摇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谓是写尽了苏轼屡遭贬谪的沧桑人生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样的命运悲剧性,是“同升而并黜”的苏轼与秦观所共有的,是一生都不曾摆脱的悲凉与凄楚 。
苏轼之于秦观,是伯乐与千里马的知遇之恩;而秦观之于苏轼,是益友与良师的知己之情 。这份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壮志未酬的悲凉,苏轼在秦观的这句词里找到了共鸣,这也是天下知识分子的共鸣,惺惺相惜也 。
因而,苏轼的感动,不只是把这句词题于自己的扇面,更是感慨“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