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字在五行中属什么,静字属金木水火土

饮茶可分为:一、将茶当饮料解渴, 大碗海喝, 为“喝茶”;二、 注重茶的色香味, 讲究水质茶具, 细细品味, 称为“品茶”;三、 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法等, 称为“茶艺”;四、在饮茶中融入哲理, 修心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 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
茶道不同于茶艺, 它更注重精神内涵 。 “和、静、怡、真” 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是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一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 阴阳协调, 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 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
“和”就是一切恰到好处 。 泡茶时的“酸甜苦涩调太和, 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为“奉茶为礼尊长者, 备茶淋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饮茶中为“饮罢佳茗方知深, 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 宁静致远隐沉毅”俭德之行 。
二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乾坤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提升精神, 超越自我?
老子说:“至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 归根日静, 静日复命 。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 大匠取法焉 。 水静伏明, 而况精神 。 圣人之心, 静, 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镜 。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 明心见性, 洞察自然, 反观自我, 体悟大道的无上妙法 。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
生动地描写了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 。
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 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 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得到升华净化, 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 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 。 得一静字, 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 。
禅茶一味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 ”
唐代皇甫曾《陆鸿渐采茶相遇》:
千峰待逋客, 香茗复丛生 。
采摘知深处, 烟霞羡独行 。
幽期山寺远, 野饭石泉清 。
寂寂燃灯夜, 相思一罄声 。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
写的是心之静 。
茶道中, 静与美常相得益彰 。 静则明, 静则虚, 静可虚怀若谷, 静可内敛含藏, 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 。
三 怡——中国茶人的身心享受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 它表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拘一格 。 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
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 意在炫耀权势, 夸示富贵, 附庸风雅 。 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 托物寄怀, 激扬文思 。 佛家重在“茶之德”, 意在去困提神, 参禅悟道 。 道家, 重在“茶之功”, 意在品茗养生 。 普通百姓重在“茶之味”, 意在涤烦解渴, 享受人生 。 都可以在茶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