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有什么风俗习惯?柯尔克孜族的来历( 二 )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 。柯尔克孜的婚礼是在女方家进行的.早晨母亲就要给女儿沐浴,并由母亲,嫂嫂等人为新娘梳妆打扮 。母亲要为女儿梳头,将满头的小辫子梳理成两条大辫子,边梳边唱哭嫁歌 。歌中有母女的惜别之情,也有深深的祝福 。并同时举行叼羊,赛马等活动,做抓饭,煮肉准备迎接新郎及家人 。
第1天捆新郎
新郎一方在一大早就由长者和青年组成的队伍骑上马,在乐队的敲打声中浩浩荡荡的送去聘礼 。聘礼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和各种衣物 。新娘的姐嫂要挡在门口,逐样检查男方送来的聘礼,然后接纳礼品,在门口还要进行女方给新郎礼品的展示,并在众人的面前一一试穿衣物 。
等到准备让新郎进屋时,新娘家的男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绳索 。等新郎一进门,众人一拥而上,捉住新郎五花大绑,将其拴在帐篷前尽情戏耍 。最后要由新郎的父亲和兄长出面,向女方的亲友求情,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时他们才会给新郎松绑 。
第2天发喜糖
第二天婚礼仪式一开始,就由陪新郎来的一位客人用一根木棍将毡房顶部的天窗挑开,并从天窗口往外面撒杏干、油果子、糖果等喜庆食品 。这时,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开站在毡房里等着抢那些东西,以分享这对新人的幸福 。新娘家要宰羊及其他牲畜摆上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来宾 。
结婚仪式按伊期兰教教规进行 。由阿匐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为庆祝新婚,宾主们要举行刁羊、赛马、摔跤、角力等文娱活动 。晚上,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陪同坐在帐帘内畅所欲言,嬉笑言欢;帐帘外,男女青年奏考姆兹和其他乐器,唱民歌,跳会面舞,做其他游戏,一直闹到深夜方归 。
第3天回家转
新郎要把新娘带回到自己的新房 。这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家人哭别 。新娘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也陪同女儿同来新郎家住上二至三天,有的要住上一个月才返回 。女方要为女儿准备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作为嫁妆,用马和骆驼驮上送去,同时还准备一匹马,鞍具、笼头和马鞭 。鞍具和马鞭都要是全部是崭新的,并用银铜装饰,十分讲究 。新娘回婆家时,要骑上这匹马,这匹马也算作为嫁妆送给女儿 。新郎和新娘在回去的途中,会受到各地牧民的热情招待,新婚夫妇还要奉上喜糖等礼品作为酬谢 。
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 。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柯语翻译为buhu,柯尔克孜族世界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 。除此,还信仰“乌买”女神(umaiene) 。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 。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 。在东北部分柯尔克孜族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 。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早在16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了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纳菲派 。礼拜寺是教徒活动的主要场所 。礼拜寺多数建在城市 。教规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功”、“朝功” 。
柯尔克孜族的节日习俗
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节日 。过节时,男女均着新衣,并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 。
柯尔克孜族中最受重视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割礼、丧葬和婚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