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 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说起儒家学派,他们将人分为了四个阶段,四个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商,并且以这四个等级来建立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将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 。这两种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目的就是为了固化阶级,维护统治 。不过2000多年以来,儒家虽划分的阶层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印度的种姓制度确实愈演愈烈,要知道这个是英国人亲手树立起来的民主国家 。
这里便存在一个问题,同为一种十分类似的制度,为何我们能够在封建王朝溟灭之后迅速将其打破,而反观印度这种制度却不断在固化?

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 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文章插图
种姓制度形成没有可考的历史,史学界普遍认可的是在公元1500年前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阶级制度 。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确保血统的纯洁性以及保证自身的统治地位,将印度已经形成的种族制度重新定义并划分 。
起初划分手段只是用白、红、黄、黑四种颜色来进行阶级的具体划分,之后逐渐演变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级,贱命是不被划分在四个阶级中的,他们普遍被当作是不可接触之人 。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行为方式 。婆罗门掌控祭祀和教育,排斥暴力和吃素;刹帝利则统治武士和政治,喝酒吃肉;吠舍则是商贩,精明干练;首陀罗者主要从事于服务业;贱民被当作是不可接触之人 。
各个种姓阶层不得越界,不得通婚,甚至相互面对席地而坐都被禁止 。新生儿还未出生就被定义,其生长圈子也只能在同种姓的圈子中,其结果便是低种姓永无抬头之日,而高种姓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
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 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文章插图
这个金钥匙和家族是否努力无关,只和种姓有关 。
其实“种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astus”,其表达的愿意是纯洁,西班牙语则称之为“castas”,翻译过来则是“种族” 。
其实从这个词中就能获取足够多的信息 。将种族整体划分为一个阶层,更为奇葩的是竟然没有印度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合理的 。
士农工商并不是儒家提出的观点,最早出自于先秦各学派汇编《管子·小匡》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这四个阶级是组成国家的基石 。
儒家并不是提出这个概念的学派,但儒家强化了这个等级概念 。
士代表的是读书人,是士大夫,是国家统治集团;农排在第二是民以食为天,生产粮食便可以纳税,养活国家 。工的定义是小手工业者;商就是商人,靠着买卖赚取收益的人群 。
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 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文章插图
儒家将其强化之后形成所谓的三教九流,将职位进一步的细分,每个行当都对应一个等级 。
四个阶层的形成主要是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而不是以人为标准进行划分 。职位对应的是所在的阶层,阶层决定其社会地位 。
划分等级的同时,也为不同的人提供了机会,进入上层阶级,例如农民可以变成商人,商人读书可以成为士,从而改变自身的阶级地位 。这是与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本性区别 。
中印两国阶级制度根本性差异在于是否拥有晋升渠道 。前文提到过印度种姓制度的问题根源在于世代都为同一阶层,永远没有晋升渠道 。除非能够修改自身的种姓 。
在这一点上士农工商的阶级制度就是个小儿科 。自古有句英雄不问出处,也就是说在士农工商制度下封建社会,人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自己的阶层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