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代表什么生肖动物,飞蛾代表什么生肖动物( 四 )


4.花蛤确有“大小年”之分, 然而这和天气、水文因素有关, 和雀鸟没关系 。
其实我觉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聂璜写的这句话:“(花蛤)其壳斑驳, 仿佛羽纹” 。 花蛤的花纹斑驳, 和麻雀的羽色差不多 。 加上花蛤在滩涂数量巨大, 恰似无处不在的麻雀 。 这两点相似, 引发了人们的联想, 从而提出瓦雀化花蛤的说法 。
《海错图》还有一幅“鱼雀互化图”, 说的是广东惠州有一种黄色的“黄雀鱼”, 每年八月化为黄雀, 到了十月, 黄雀又化为鱼 。 这也有现实原型 。 惠州紧邻潮汕, 潮汕人口中的黄雀鱼, 指的是黄鲫(虽名鲫, 却是一种海水鱼) 。 黄鲫在当地的渔汛是农历腊月左右, 离十月不远 。 而黄雀, 按时间来看, 大概指的是著名的“禾花雀”——黄胸鹀(wú), 它正好在农历八月左右迁徙到广东 。 鸟群到时遮天蔽日, 极为壮观 。 此时黄鲫少而黄雀暴增, 人们便认为黄鲫化为了黄雀 。 到了十月, 黄雀过境, 数量变少, 而黄鲫开始慢慢增多, 就成了所谓“黄雀又化为鱼”了 。
类似的案例还有《海错图》中的“虾化蜻蛉” 。 聂璜画了一只青色虾, 旁边有个青色的蜻蜓 。 又画了个红色虾, 旁边有个红蜻蜓 。 意思是不同颜色的蜻蜓, 是由相应颜色的虾变成的 。 其实虾和蜻蜓的搭配实在不该出现, 因为蜻蜓的稚虫叫“水虿”, 生活在淡水里, 成熟后就爬上岸脱壳变为成虫, 这实在是稍微留意就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古人难道连这点观察力都没有?聂璜援引汉朝的《淮南子》:“水虿为蟌”, 蟌是蜻蜓的另一个名字, 说明汉朝人就知道了蜻蜓的生活史 。 而聂璜却认为“水虿虽不专指虾, 而虾为水虫化生, 其说已见于淮南子矣”, 把水虿和虾混淆起来了 。
虾化蜻蜓 。
“虾化蜻蛉”旁, 又有一幅“蝗虫化虾”图 。 聂璜说:“蝗盛之时, 农人往往罗之, 食亦同虾味 。 ”味道上的相似, 使人联想到蝗虫和虾可能是一回事 。 除此之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蝗虫常在旱灾时大发生, 虾常在涝灾时大发生 。 聂璜说:“旱后常多潦(水灾), 潦后又常多旱”, 农民观察到, 一片地里闹旱灾时全是蝗虫, 发大水了又多虾, 自然得出了“蝗虫化虾”的结论 。
除了这类习性造成的联想外, 古人还会对动物身体的局部展开联想 。 比如人们发现乌贼的角质颚坚黑如鸟嘴, 就认为乌贼是由一种叫“鸔(音‘补’)乌”的水鸟变成的 。 据说这种鸟后背绿色, 腹翅紫白色, 似雁而较大 。 传说鸔乌入水就化为乌贼 。
但是聂璜有疑问了 。 他可是亲眼见过乌贼的卵和刚孵化的小乌贼 。 如果乌贼是鸟变的, 那就不该有卵啊 。 而且渔民告诉聂璜, 乌贼三四月来近海产卵, 五六月小乌贼孵化, 和大乌贼一起回到远海, 秋冬就捞不到了, 全程都没有“鸔乌”出镜 。 所以聂璜觉得“鸔乌化乌贼”的说法不太可信 。
当然不可信了 。 乌贼嘴是为了咬住光滑的鱼、嚼碎坚硬的虾蟹才长成这样的, 和鸟嘴相似只是巧合 。 这种过于牵强的“化生”, 连聂璜都看不下去了 。
还有的化生组合, 并不算正规记载, 而源自某些具体案例 。 康熙辛未年(1691年)六月, 福州连江县的渔民捞上来一只大水母, 剖开一看, 竟有一半身体变成了海鸥!一位叫王允周的人亲眼得见, 为聂璜讲述了此事 。 聂璜遍查古书, 没找到“水母能变为海鸥”的记载 。 但他自己分析, 此事有三大合理之处:第一, 水母喜浮于海上, 海鸥也喜欢 。 它俩在习性上沾边 。 第二, 水母质地类似蛋黄蛋白, 孵出鸟来也是有可能的 。 第三, 蚕化为蛾, 不也是没翅膀的变成有翅膀的吗?聂璜不禁被自己的机智折服, 挥毫画了一幅“ 鱼化海鸥图”, 赞美了一番造化神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