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遥相望代表什么生肖,织女代表哪一个生肖( 二 )


现存2000多年的牵牛花织女石雕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的实物遗存 。 牛郎石雕高2.6米 , 身体单膝跪地 , 微微向左扭曲 , 大眼宽鼻 , 表情憨厚 。 织女石雕高2.3米 , 上半身略向右扭曲 , 浓眉大眼 , 神情忧郁 , 一副笼袖织布的姿势 。 他们在远处相视 , 默默诉说相思之苦 , 正如古诗所说 , “一颗遥远的牵牛星 , 一个美丽的姑娘 , 在一条美丽的河中” , “一泓水 , 无言” 。
据汤池教授考证 , 现在供奉在石陂寺的织女石雕其实是牛郎石雕 , 而人们认为是牛郎石雕才是织女 。 当地人把牛郎和织女两个石雕搞混了 。 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 , 认为世世代代供奉的牛郎织女能搞错?
专家的论证就是基于这一点 。 当年汉武帝仿天象建昆明池 , 以昆明池为天河(银河) , 天河以东牛郎星 , 天河以西织女星 。 地面上的牛郎织女石雕自然应该是东边的牛郎 , 西边的织女 。 如今 , 石破庙位于昆明池东侧 , 石破庙里供奉的石雕只是高大挺拔的牵牛花石雕 。
事情已经变了 。 虽然不清楚是怎么弄错的 ,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牛郎织女的宗教信仰 。 他们仍然在石婆庙祈祷 , 仍然在被认为是织女的“石页”雕像前烧香 。
天地在一元 。
自唐宋以来 , 特别是明清时期 , 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了山东沂源县的山水之中 , 成为沂源最受欢迎的民间传说 。
具影响力的风物传说 。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主要流传在县域南部的燕崖乡 , 与当地山川景物融为一体 。 发源于沂源县鲁山的沂河 , 自北向南流经燕崖乡 , 在牛郎官庄村往东拐了一下继续南行 , 正是在这个拐弯的地方 , 形成了今天景色迷人的牛郎织女传说景区 。 牛郎官庄所面对的沂河南岸是大贤山 , 山体临河的悬崖被称作“燕子崖” , 燕崖乡便由此得名 。 燕子崖半山腰处有一个洞穴 , 洞口写着“织女仙洞”四个醒目的大字 , 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就要从这儿讲起 。
燕子崖、织女洞这些名称始自什么年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怎么会与沂源结下不解之缘?分布在大贤山各处的碑刻资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
大贤山上现存最早的碑刻是立于宋代元丰四年(1081年)的一块功德碑 , 此碑虽然现存于织女洞中 , 但从碑文中还看不出与织女有什么联系 。 大贤山上还存有一座金代石塔 , 石塔上面出现了金代泰和六年(1206年)的线刻人物像和文字题刻 。 题刻主要记述了大贤山道教的开山人物、活了318岁的道士张道通的事迹 。 值得注意的是 , 金代泰和六年的碑刻文字中出现了张道通云游至大贤山、定居于织女崖的叙述:“乃游此地 , 谓人曰山名大贤 , 织女崖□ , 乃同徒众登眺巅峯 , 山清水秀 , 而乐居焉 。 ”这里的“织女崖” , 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与织女有关的记载 。
今存于大贤山上的三通明代碑刻 , 为我们破解沂源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和发展之谜提供了重要依据 。 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立于山顶玉皇阁的《重修迎仙观玉帝行祠记》 , 这样解释大贤山和迎仙观的来历:“所谓山之大贤者 , 因织女之称也;观之迎仙者 , 昔仙人所居也 。 ”大贤山之贤人是织女 , 迎仙观之仙人是张道通 。 所谓织女之“贤” , 强调的是作为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女子的“贤惠”的品德 。
对于我们理解沂源牛郎织女传说最为重要的一段史料 , 出现在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的《沂水县重修织女洞重楼记》中 。 碑文中解释山洞命名的原因是“唐人闻个中扎扎机声 , 以故织女名” 。 在这段文字中 , 还十分难得地透漏出把织女和牛郎牵连在一起的机缘:时任知县在视察大贤山时 , 看到秀丽山水 , 生发出一段奇思妙想 , 他对主持道人大谈玄妙之理 , 讲什么神仙洞穴必须得“秘”、得“虚” , 而道士呢 , “守者会公意 , 即礼多方金粟展力为之 , 对面并起牛宫” 。 县太爷的一段谈玄 , 竟然引发了道人将织女洞和牛郎附会在一起的念头 , 并且立竿见影 , 马上付诸行动 , 第二年就在织女洞的对面、沂河的岸边建起了牛郎庙(牛宫) , “于是乎 , 在天成象者 , 而在地成形矣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