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刺的主要价值以及生长习性

骆驼刺属豆科、落叶灌木 , 主要枝上多刺 , 叶长圆形 , 花粉红色 , 6月开花 , 8月最盛 , 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 , 结荚果 , 总状花序 , 根系一般长达20米 。 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 。
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 , 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 , 故叫骆驼剌 , 是草本植物 , 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 , 故又名骆驼草 。
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 被誉为沙漠勇士 。 骆驼刺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 。 骆驼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特性 , 并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 , 在防止土地遭受风沙侵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形态特征:骆驼刺为半灌木 , 高25-40厘米 。 茎直立 , 具细条纹 , 无毛或幼茎具短柔毛 , 从基部开始分枝 , 枝条平行上升 。 叶互生 , 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 , 长8-15毫米 , 宽5-10毫米 , 先端圆形 , 具短硬尖 , 基部楔形 , 全缘 , 无毛 , 具短柄 。
总状花序 , 腋生 , 花序轴变成坚硬的锐刺 , 刺长为叶的2-3倍 , 无毛 , 当年生枝条的刺上具花3-6 (-8) 朵 , 老茎的刺上无花;花长8-10毫米;苞片钻状 , 长约1毫米;花梗长1-3毫米;花萼钟状 , 长4-5毫米 , 被短柔毛 , 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 , 长为萼筒的三之一至四分之一;
花冠深紫红色 , 旗瓣倒长卵形 , 长8-9毫米 , 先端钝圆或截平 , 基部楔形 , 具短瓣柄 , 冀瓣长圆形 , 长为旗瓣的四分之三 , 龙骨瓣与旗瓣约等长;子房线形 , 无毛 。 荚果线形 , 常弯曲 , 几无毛 。
骆驼刺落叶、多分枝灌木;茎、枝有腋生的长针刺;叶小 , 单叶 , 全缘;生于上部的无叶而叶柄变为刺;托叶小;花数朵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 , 总轴有刺;萼钟形 , 裂齿5 , 短 , 近相等;花冠红色 , 各瓣近等长 , 旗瓣倒卵形 , 具短柄 , 翼瓣镰状长圆形 , 龙骨瓣内弯;
雄蕊10 , 二体(9+1) , 花药同型;子房近无柄 , 有胚珠多颗 , 花柱丝状 , 内弯;荚果线形 , 厚或近圆柱状 , 常弯曲 , 几无毛 , 不开裂 , 常于种子间缢缩而内面具隔膜 , 但荚节不断离;种子肾形 , 无种阜 。 骆驼刺主要枝上多刺 , 叶长圆形 , 花粉红色 , 6月开花 , 8月最盛 , 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 , 结荚果 , 总状花序 , 根系一般长达20米 。
生长习性:骆驼刺在戈壁滩、沙漠随处可见 , 不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 , 这种落叶灌木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 , 在白杨都不能生存的环境中 , 只有一簇又一簇的骆驼刺在阳光下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 , 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 , 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 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 , 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 , 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
骆驼草往往长成半球状 , 大的一簇簇直径有一、二米 , 一般的一丛直径也有半米左右 , 小的星星点点无计其数 , 一直延伸到视线以外 。 据当地人说 , 这种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 , 是地表上茎叶半球的两倍甚至三倍 , 在春天多雨的季节里吸足了水分 , 可供这一丛骆驼草一年的生命之需 , 这为它在沙漠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
骆驼刺的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骆驼刺在六七月间是蜜源植物 ,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骆驼刺在大风时 , 针刺扎破叶片 , 伤口处必分泌出糖汁 , 经风吹日晒 , 糖汁缩成小块 , 可吃 , 民间叫它“刺糖” , 煮水可治痢疾 , 吐泻病 。 这“刺糖”在唐代唐玄宗时为贡品称刺蜜 , 色如琥珀 , 诱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