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死对头是哪个生肖 属蛇的今年多大属鸡的今年多大( 三 )


那么问题又来了 , 正月初一也是朔日 , 为啥可以在这天庆祝新年呢?因为这是早在西汉就已经定型的传统 , 历朝历代都这么庆祝 , 宋朝不可能再改 。 但在庆祝新年的时候 , 为了祛除所谓的阴气 , 宋朝人不得不放鞭炮、贴门神、贴春联 , 钉桃符(桃符是钉在大门口的两根桃木橛子 , 并非春联 , 也不是春联的前身) 。 他们过除夕的时候也是如此 , 因为除夕都是在腊月最后一天 , 属于晦日 , 阴气也很重 。
现在我们可以做个小结:二月里本来没有节日 , 唐德宗将二月初一定为节日;宋朝人觉得二月初一不吉利 , 所以把节日改到了二月初二 。 这就是二月二的来历 。
不太明白历法的元朝人 , 把二月二跟龙抬头画了等号
二月二 , 龙抬头 , 这“龙抬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 , 龙抬头原本只是古人对惊蛰的俗称 , 跟二月二没关系 。
二十四节气 , 惊蛰排第三 , 属于春天的节气 。 用公历推算的话 , 惊蛰非常规矩 , 每年不是在3月5号 , 就是在3月6号 。 如果用农历推算 , 惊蛰就会跑来跑去 , 有时候在正月 , 有时候在二月 , 有时候在三月 。 但不管在哪个月 , 古人都认为惊蛰这天非常重要 , 认为它是阴气衰落、阳气上升、春雷乍动、万物复苏的日子 。 惊蛰一到 , 那些在地下冬眠的动物就会苏醒 , 传说中的龙也会苏醒 。 所以 , 惊蛰就等于龙抬头 。
苏东坡的好朋友刘敞写过一首诗 , 其中一句是“池上龙蛇惊蛰起” , 意思是龙和蛇在冬天沉睡 , 直到惊蛰才会抬头 。 南宋前期 , 诗人张元干也写过一首诗 , 专门说惊蛰:“老去何堪节物催 , 放灯中夜忽奔雷 。 一声大震龙蛇起 , 蚯蚓虾蟆也出来 。 ”意思是那一年惊蛰在正月中旬 , 元宵节的花灯刚挂出来 , 恰好惊蛰 , 春雷一声 , 万物复苏 , 龙啊蛇啊蚯蚓啊青蛙啊就都跑出来了 。
苏东坡晚年有一个死对头 , 名叫刘挚 , 在二月二挑菜节写了一首诗:“江乡春值闰 , 二月似深冬 。 雪湿妨挑菜 , 雷寒未起龙 。 ”那一年是农历闰年 , 闰正月 , 春天特别晚 , 到了二月还像冬天 , 野菜没有露头 , 惊蛰没有来到 , 二月二无法挑菜 , 沉睡的龙尚未抬头 。 您瞧 , 当时二月二并没有龙抬头 , 惊蛰才是龙抬头的日子 。
二月二到什么时候才跟龙抬头划等号呢?得等到元朝 。 元朝文献《南村辍耕录》有记载 , 至元三十一年 , 也就是公元1294年 , 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半都碰巧赶上了“本命日”:正月初一立春 , 二月初二惊蛰 , 三月初三清明 , 四月初四立夏 , 五月初五芒种 , 六月初六小暑 , 七月初七立秋 , 八月初八白露 , 九月初九寒露 , 十月初十立冬 , 十一月十一大雪 , 十二月十二大寒 。 正是因为这年二月二碰巧惊蛰 , 所以元朝人碰巧在二月二这天庆祝了龙抬头 , 这就是二月二跟龙抬头画等号的开始 。 然后呢?对历法半懂不懂甚至一窍不通的绝大多数元朝人就误会了 , 误以为二月二就是龙抬头 。 这样一来 , 用不着推算节气 , 用不着去查每年的惊蛰到底是在哪一天 , 只要到了二月二 , 就说龙抬头 , 简单粗暴 , 相当省事 。
坦白讲 , 用简单粗暴的固定日期来代替繁琐的历法推算 , 并不是元朝人的专利 。 举例言之 , 汉魏隋唐时期都重视上巳节 , 上巳本来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 , 可是老百姓不懂什么天干地支 , 很难算出三月上旬的哪一天才是巳日 , 所以从魏晋开始 , 官方干脆直接将三月初三定为上巳 。 再比如说 , 宋朝官方将立春过后第五个戊日定为春社日 , 让老百姓在这天祭祀土地神 , 这就更加难以推算了 , 怎么办?北宋后期 , 北方百姓干脆自己规定三月初三就是春社日 , 而南方百姓则将二月十五定为春社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