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复古女裁缝

●田园
【服装复古女裁缝】缝纫这件事在我身上大概是有些遗传基因 。 往上数 , 太姥爷小时候是帮家里“扯布的” , 到底是支个布摊还是开个布店 , 就不得而知了 。 我奶奶 , 秉承着“手艺在手 , 天下我有”的观念 , 同大部分中国女性一样继承了缝纫这门技术;到了我姑姑这一辈 , 逐渐体现在基因的传承上 , 大姑姑会做手工皮具 , 小姑姑会踩缝纫机 , 但她们的本职工作一个是化学教授 , 一个是公司财务 。
对缝纫的热情最初来自对漂亮的衣服和包包的热爱 , 但这并不肤浅 。 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给芭比娃娃做衣服上 , 偷偷拆了自己的泳帽给芭比做个高叉泳衣 , 剪了衣服给芭比做洋装 。 那时从未想过 , 在当下 , 给娃娃做衣服也能成为一种职业 , 还是稀缺高薪 。 再后来 , 做衣服这件事在我的记忆里凭空消失了十几年 。
在北京和英国的几年生活里 , 我结识了一些清华美院、伦敦时尚学院、圣马丁等顶级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的同学 , 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 “创意来源于世间万物”“衣服包包不需要报菜名式的拥有”“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价值”……有时候我陪他们去布料市场挑选布料 , 他们有时还亲自设计布料的花纹托人进行印制 , 有时候我看着他们将一些别人丢弃的二手衣服改造成先锋秀款……在他们的审美熏陶之下 , 我对那些看不懂的衣服有了更多的理解 。
一位圣马丁的毕业生告诉我 , 许多设计师都是把自己的创意设计交给制版专业的朋友来协同完成 。 制版专业的朋友会解构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草图 , 把他们变成漂亮的小样 , 再经过数十遍的调整之后 , 变成标准的样板图纸 。 打版和缝纫是一件吃经验又费时的工作 , 所以常看到制版缝纫的都是老师傅 。 我说 , 这听起来挺像做新闻 , 前面有个采访人员做内容 , 后面需要一位“老”编辑二次创作和修订 , 两者协同配合 , 反复校对才成稿 。 那时候我就想 , 人的性格还真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 做编辑的人如果喜欢服装制作 , 大可能是要成为一个“老版师”的 。
2012年 , 我买了一台台式便携缝纫机 , 700多块钱 。 其实我当时最多算是看懂了它的使用说明书 。 就像还没学会站的孩子 , 已经想跑十几公里了——扯了几百块钱的布搭在人台上 , 肆意飞舞我的剪刀 , 别人以为我是突然开窍的裁缝天才 , 其实我在歪歪扭扭的缝制、走线、断线、搅线中不停地崩溃……
拆了 , 重做 。 拆了 , 重做 。 这才是缝纫本来的面貌 。
我喜欢听缝纫机“哒哒哒哒”的声音 , 它能让我平静 , 就像将我置于母亲的肚子里 , 混沌 , 但是可以听到让我慰藉的心跳声 。 最初的时候 , 尽量让自己放慢速度 , 走线走得稳一点 , 直一点 , 哒—哒—哒的声音会逐渐跟家里时钟的秒针同步 。 慢慢地 , 我的缝纫已经相当流畅 , 虽然还不能到闭着眼睛跑圈的程度 , 但已经可以让它发出带有工业时代特色的、连贯的“哒哒”声了 。
做缝纫的人通常都有个坏毛病 , 那就是囤布 。 不论贵的还是便宜的 , 只要偶尔看见一块中意的花色材质 , 就会开始想象它变成成衣的样子 , 毫不犹豫就会买下 。 当然 , 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 我进了四个布料团购群 , 每个群都是满额500人 。 团购群里多半是妈妈 , 从讨论的款式猜测 , 都是做衣服给自家孩子 , 也有少数做预约制的娃娃服装 。
最近我囤了一千多元的liberty法国布料 , 我问老板 , 你是怎样成为一个布商的?她说因为常常跟朋友给自己的孩子做衣服 , 也有资源 , 索性自己开始卖布 , 结果越做越大 , 不过仅限于电子商务 。 看 , 她跟我太姥爷差不多是一个工种 , 一百多年过去了 , 这个职业不但没消失 , 还发展得越来越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