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糖果大王没落史:曾年销60亿,如今形同资本弃子( 二 )


走上巅峰的徐福记 , 开始寻找外部合作伙伴 。
02出嫁雀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 徐福记为得到外部能力的入注 , 最终选择了出嫁 。 2011年 , 徐福记以17亿美元的价格出嫁雀巢 。 此后 , 雀巢持有徐福记60%的股权 , 剩下40%由四兄弟间接持有 。
一代糖果大王没落史:曾年销60亿,如今形同资本弃子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当年年底 , 5年时间市值扩大了5倍的徐福记从新加坡退市 。
借助徐福记渗透全国的128个分销团队和20118个直接零售店 , 雀巢迅速完成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布局 。 反观徐福记 , 自出嫁后则多次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
2012年临近春节前 , 徐福记芒果酥、芝麻香酥沙琪玛及落花生酥心糖的配料中被发现使用了明确禁止添加的TBHQ和BHT 。 尽管徐福记坚称自己没有违规操作 , 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 仍旧难逃部分超市将其下架 。
第二年 , 徐福记内部食堂被爆食品安全 , 员工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 再次将其推至舆论风口 。
一代糖果大王没落史:曾年销60亿,如今形同资本弃子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多次身陷食品安全 , 徐福记营收增速也逐渐放缓 。
2014年 , 徐福记市场份额跌至国内第三 , 痛失“糖果大王”的宝座 。
彼时 , 外界对徐福记的痛惜是“嫁得不好” 。 但事实是 , 徐福记早已到达了S曲线的顶端 , 却没能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
靠着新年糖和散装批发 , 徐福记成为糖果行业的龙头 。 但作为糖果大王 , 徐福记的市占率仅为3.9% , 且与第二名相差不大 。
这是因为糖果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门槛 , 导致整个糖果行业竞争者众多 。 上有卡夫等外国巨头抢占高端市场 , 下有雅克、金丝猴等品牌紧随 , 与此同时 , 功能型糖果等新品类正快速崛起 , 徐福记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徐福记仍旧坚持传统量入为出策略 , 实施400多个品类糖果占领市场 , 而非产品创新 。
因此 , 尽管散装糖果在新年的销售占比达到65% , 但仍旧难逃徐福记创新无力这一残酷事实 。
创新无力 , 则根源于孱弱的组织结构体系 。
尽管前期业绩高速发展 , 但徐福记的公司管理却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 。 当时 , 徐福记几乎在每个省都设有省级分公司 , 省内又设立了多个子公司 , 总数量超120家 。 这其中 , 公司成员大多数属老员工 , 年轻人并不多 。
庞大的组织架构 , 支撑不起徐福记的成长 , 还拖累了企业的管理和研发能力 。
作为曾经的糖果大王 , 徐福记在传统糖果领域可谓达到了“顶点” 。 但正如熊彼特那句“无论多少辆马车相加 , 也绝无可能出现一辆火车” , 当抵达S曲线顶端时 , 即使多种糖果品类 , 也很难再次成就“糖果大王”徐福记 。
徐福记的不幸 , 在于没能跨越非连续性 。
03传统糖果行业怎么了?
徐福记跌落宝座 , 是国内传统糖果行业式微的缩影 。
尤其在2014年 , 随着雀巢收购徐福记 , 好时集团收购金丝猴 ,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明显增强 , 严重挤压了国内中小糖果企业的生存空间 , 一批二三线糖果品牌惨遭淘汰出局 , 整个传统糖果业迎来大洗牌 。
与此同时 , 消费者体重和健康管理成为新趋势 , 轻糖去糖成为新需求 , 传统的高卡路里糖果产品不再被需要 , 导致国内糖果在产量和销售额上均出现明显下滑 。
有数据统计 , 2014-2016年 , 中国糖果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 2016年下跌至850亿元 。 在此后的2016-2018年 , 我国糖果产量分别为352万吨、331万吨、288万吨 , 下滑速度不断加快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