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非洲需要的“建筑”:第一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非洲裔建筑设计师凯雷( 二 )


但几乎所有现当代非洲新式建筑都是“舶来品”:外国的设计师和图纸 , 外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理念 , 即便工业基础尚好的非洲国家 , 这样的“舶来品”也未免过于奢侈 , 过于“水土不服” 。 我曾经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某住房部工程项目上任职 , 这是个普通的公寓小区项目 , 但工程开工后发现水泥奇缺(国家开工项目太多 , 水泥产量跟不上)、钢筋断档(欧洲设计师提供的设计图纸使用大量8 号、12 号钢筋 , 而该国当时只能生产6 号钢筋) , 甚至搭脚手架用的扣件也断档(只能从中国和土耳其进口)……种种“水土不服”导致工程成为一场令业主和承包商两败俱伤的悲剧 , 最终在2003 年“5.21 ”大地震中化作泡影 。
一些好大喜功的“地标”更成为“豆腐渣工程”的典范 , 如1975 年 , 时任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领导人蒙博托为博取“脸面” , 承办了历史性的拳王阿里- 福尔曼“三黑大战”(指参赛双方和主办者都是黑人) , 为此斥资数十亿美元修建了码头、火车站、飞机场、6 万人体育馆 , 以及连接这一切的高规格街道“630 大街” 。 但这一令拳王阿里激动得热泪盈眶的“非洲脸面”实则敷衍了事:街道两旁净是贫民窟和半成品 , 不得不熄灭沿途全部灯光并用白铁皮围墙遮掩;看似金碧辉煌的体育馆比赛刚结束就在一场热带常规暴雨中漏水 , 第二天就报废了 。
一些非洲以外的建筑师和评论家就此悲观地认为 , 或许非洲在实现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之前 , “不适合发展现代建筑” 。
但非洲人显然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观念 , 他们比地球上任何其它角落的人都渴望现代化 , 渴望更文明、更舒适的生活 , 并苦苦思索如何在“工业化的边缘”多快好省地推动“接地气”的非洲现代建筑 。
埃及著名建筑师法西(Hassan Fathy )毕生致力于探索用古老的泥砖混合技术替代钢筋混凝土 , 建造埃及的现代建筑 , 他曾撰写过一部有趣的童话书 , 用文学虚构的形式描绘了一幕浪漫的场景:成千上万埃及人像几千年前修建金字塔的祖先那样参与自己家园的建设 , 并在施工过程中学会并不复杂的泥砖施工技术 , 以此建设更多的建筑 。
而出生于1971 年的凯雷在成年之前并未读过法西的童话书:他是从乡亲们那里领悟到非洲文化精髓的 。
他是村长的儿子 , 算是村里的“首户” , 但他的父亲并不识字 , 因为村里没有小学 , 全村从无一人识字 。 他的父亲下决心不惜倾家荡产 , 送他去大城市读书 , 让他成为全村第一个“文化人” , 临行时每个邻居都来送行 , 且一人递给他一枚硬币 , 就连最穷的邻居也不例外 , 多年后凯雷回忆道 , 当他问母亲“为什么他们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对待我” , 母亲回答“我们都在投资未来” 。
1991 年 , 他作为德国慕尼黑大学“发展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幸运儿 , 平生第一次坐上飞机 , 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途经西非法语区最大城市阿比让 , 转赴柏林 , 沿途被非洲的原始和欧洲的“钢筋森林”所震撼 , 抵达后发愤学习 , 希望学成回馈故土的现代化进程 。
当几年后 , 他在柏林工业大学毕业 , 拿着象征“现代建筑准入证”的“德国制造”木匠证书兴冲冲返回故乡 , 准备大干一场时 , 却立即意识到“水土不服”的严重性:混凝土建筑工艺过于复杂 , 学历低下的当地粗工难以保证质量 , 且几乎所有原料都严重依赖进口;他引以为傲的木工专业也用途有限 , 因为干旱稀树的撒赫勒内陆木材奇缺且多数不适合盖房子;运输工具匮乏且成本高企 , 他尝试改用当地最常见的毛驴运送建材 , 结果饥饿的毛驴反倒帮了倒忙——把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木材当作饲料吞噬殆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