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深远( 二 )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体系 , 如宫廷、公署、礼制、合院式民居和园林等 , 组合方式均有差异 。 院落空间的变化、建筑间的烘托与对比、室内外空间的交融与过渡、各种空间要素的虚实相应、天际线的变化……多样化的组合形态 , 产生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特征 。
例如 , 曾作为皇家宫殿的北京故宫 , 需要在建筑体系空间中体现皇家的威严和秩序 , 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 因此在整个建筑群中 , 就要特别突出中轴线建筑序列的视觉冲击力 , 包括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的体量、形式与色彩 , 与室外空间体量与形状的呼应关系等 。 而一般的园林营造 , 则要着重避免各种内容与形态的对称 。 单体建筑的组合关系 , 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营造空间美学的重要方法 。
如此一来 , 单体建筑自身的适应性就比较强 , 相近体量的单体建筑之间的差异就相对较弱 。 如歇山顶建筑 , 既可用于宫廷 , 也可用于其他建筑体系 。
营造技艺的传承受到重视
营造技艺大部分的施工过程 , 主要以“八大作”为主 。 所谓“八大作” , 即木作(含大木作、小木作)、瓦作(含砖作)、石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 。 故宫的保护就要求严格遵循传统的“八大作”技艺 。
如今 , 除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另有约20项与之相关的地方性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 如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等 , 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此外 , “八大作”中的一些富有艺术性的特殊工艺、流派 , 如东阳木雕、潮州木雕、临夏砖雕、中卫建筑彩绘等 , 也成为国家级非遗 。 这些项目的传承人 , 同样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古代社会中 , 营造技艺主要以师徒间“言传身教”的方式 , 在多工种的集体实践中传承 。 城市中的匠人多隶属于官办或民办的作坊 。 乡村民居则通常由工匠、家族成员和乡邻好友按各地的习惯做法共同完成 , 辈辈相因 。 各地乡村民居建筑的营造技艺被居民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 , 其构件内容、模数尺寸、加工与装配方法 , 不仅工匠烂熟于心 , 也为大众所熟知 。 由于营造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项成本均相对较大 , 又受到环保理念和国家环保政策等直接影响 , 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少 。 大部分传承人的实践活动集中于传统建筑的修缮 。
改革开放以来 , 各类旅游景区大量修建微缩建筑和仿古建筑 , 对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需求开始增多 , 如广东深圳的锦绣中华民俗村、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 。 这些景区的需求 , 成为近几十年来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实践与传承的重要推动力量 。 未来 , 如何做好传承人培养 , 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 还需要更多的智慧 。 (赵玉春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