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三 )


在李迪华看来 , “拒绝轮椅进门”的行为背后 , 隐藏着某种歧视心理 , “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残障人士、老年人和病患群体 , 最好不要出现在公共环境中去麻烦别人 , 甚至不少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自己也这么认为 。 人人平等 , 是一个体现现代文明进步精神的概念 。 理解和践行这一观念还需要更多高声倡导 。 对建成环境要无条件为无障碍使用需要者自主生活创造条件 , 很多人对这还很难接受” 。
自2007年开始 , 每个学期李迪华都会为研究生开一堂体验课 。 带学生去感受城市中的“有障碍环境”:租上轮椅、拐杖、婴儿车、老人行动模拟服等装备 , 模拟无障碍使用需求者出行 。
“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从需求者角度去体会城市建成环境‘有障碍’ , 此前他们不会想到 , 路旁的一道小沟、几块有细微高差的地砖、一条电线斜拉线 , 会让看似寻常的街道和公共空间变得‘寸步难行’ 。 为什么一些无障碍通道中间会立上一根让轮椅完全无法通过的柱子?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背后 , 还是观念没有跟进 。 我希望学生未来在遇到一些与无障碍环境相关的场景时 , 能想起这堂课 。 ”李迪华说 。
在无障碍展厅 , 张菁琳曾注意到 , 近一半参观者都是年轻人 , “说到底 , 每个人都有可能暂时地成为障碍者:孕妇、带小孩出行的家庭、拖着大件行李箱的旅客 , 每个人也都能从无障碍设计中受益 , 我们今天推动无障碍建设 , 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李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