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未来城市思辨|未来城市需要怎样的“自组织”?( 二 )


举例来说 , 恒温器是一种自组织(自发导向某个恒定的温度 , 无需人为时时调整) , 但它并没从本身相对简单的结构中涌现出某种更加复杂的结构 。 另一方面 , 从随机产生的结果中 , 人们也能够获得某些特定的结构并赋予其意义 , 如约翰·凯奇的《更易之乐》(“Music of Changes”) 。
涌现与自组织 , 空间或人
自组织与涌现的区分并非无关紧要 。 当人们不断援引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 , 而为引入“自组织”与“涌现”的概念作准备之时 , 似乎多少忽略了这一“复杂系统”的特殊之处:无论城市的设施——各式建筑、道路、管线 , 还是城市的主体——人 , 这些进一步细分的单位仍然是高度复杂的 , 相互的关联也同样复杂 。
规则未来城市思辨|未来城市需要怎样的“自组织”?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 , 将要搬迁的金友里 。
例如 , 就交通而言 , 人们的行为固然只是在道路上以各种方式通行 , 但每一种通行的方式 , 或起迄点的设定 , 既是某种“交通决策” , 也往往具有多于单纯运输的意义:求医路线争分夺秒 , 通勤路线希望可以负担而又不至过于漫长 , 而游览路线则希望轻松愉快 。
在这一状况下 , 人们或许很难在现实场景中找到真正意义上“涌现”的空间形态 。 因为涌现侧重于从少数、简单、逻辑连贯规则中产生的复杂性 。 但人们有喜怒哀乐 , 有不可控制的意外情况 , 这些都让涌现在微观尺度上要求的规则特征无法成立 。 反过来说 , 渴求某种空间形态能够从一些预设的模型中涌现 , 寄希望于空间“自身”进行某种“组织” , 实质就是将个体的复杂状况削弱、扁平化为一种“要素”或“手段” 。 此时 , 空间形态与其说满足某种关于人群的“统计规律” , 不如说它的建成只会从人群中筛选出符合这些“规律“的那部分人 , 它所允诺的效益实际上是通过这种筛选而实现的 。
与之相对的则是 , 在以自我管理、自我协调为特征的那种自组织模式中 , 虽然人们未必能达成最具效率的空间形式 , 却往往能够达成某种可接受的结果 。 实际上 , 论者既然将这种自组织确定为一种“空间性实践”的特征 , 就意味着它需要以人为出发点 , 从中产生的与其说是空间形式的秩序 , 不如说首先是社群的秩序 , 是磋商和协调各种实际产生的诉求 , 以寻找到空间上的解决方法的过程 。
规则未来城市思辨|未来城市需要怎样的“自组织”?
文章图片

2021年10月 , 金友里的居民们在自发营造的公共空间中进行最后一次聚餐 。
当然 , 这并不是说运用算法模拟的方式来寻求空间形式 , 或在更一般的意义上解决城市问题 , 就一定会毫无所得 。 关键在于 , 算法运行依托的“模型”需要数据 , 而且来自数据 。 而当人们日益注意到所谓“算法社会”中“技治”思维对城市治理的某种僭越之时 , “数据”本身在有效性与合理性上的缺乏 , 却在围绕“算法”此起彼伏的批评中逃脱了 。
如米歇尔·德·塞托指出的 那样 , “除了数据资料的采集条件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之外 , 数据本身不具有任何有效性与合理性” 。 相比原应中立的“算法”概念(就其作为“解决方法的准确完整描述”的本意而言) , 算法操作的直接对象——数据模型 , 以及由这一模型所层层遮蔽的数据被采集、组织、整合的方式 , 归根结底 , 将所有这些值得进一步追问其有效性的技术 , 运用到实际问题求解之中的决策 , 才更值得人们不舍地予以追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