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广绣传人梁晓曼:新时代的“红头巾”乐观向上,活化传统行业

年轻人广绣传人梁晓曼:新时代的“红头巾”乐观向上,活化传统行业
文章图片

20世纪初 , 广东三水地区的农村女性漂洋过海 , 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上务工 , 她们因为用红头巾作为工装 , 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红头巾” 。 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 爱国爱家 , 她们坚毅隐忍、顽强拼搏 , 不畏苦难、战胜苦难并超越苦难 , 她们身上浸润着最质朴的真、善、美 。 在这样一群女人身上 , 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滋养 , 看到了崇高和坦然的人格之美 , 她们和她们的故事 , 也成了中国精神在世界的一种展示和认可 。
为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 , 广东粤剧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社共同发起“寻找新时代的‘红头巾’”活动 , 在大湾区寻找新时代“红头巾”代表 , 向她们致敬 。
在广绣传人越来越少的今天 , 身为90后的梁晓曼却选择了坚守这个行业 , 耐住寂寞和枯燥 , 致力于传统广绣的传承和创新 。
年轻人广绣传人梁晓曼:新时代的“红头巾”乐观向上,活化传统行业
文章图片

广绣可以做首饰 , 可以做家具 , 甚至可以做动漫……在90后梁晓曼的手里 , 传统广绣可以玩出各种花样 。 把山水画广绣做成屏风 , 也是她的创新之作 。
作为广绣的年轻一代传人 , 她对广绣的热爱不仅仅在于要传承广绣的针法技艺 , 更是希望能把广绣发扬光大 , 让更多如同她一样年纪的年轻人也发自内心地爱上广绣 。
1
别人觉得枯燥 , 她觉得是乐趣
1993年 , 梁晓曼出生在番禺北亭村的一个广绣世家 , 从清代的1838年起 , 家里开始从事广绣 , 到了晓曼这一代 , 已经是第六代了 。
年轻人广绣传人梁晓曼:新时代的“红头巾”乐观向上,活化传统行业
文章图片

“我5、6岁的时候就开始正式学习广绣了 , 小时候我妈妈就整天坐在绣花架前 , 我很好奇 , 于是经常坐在妈妈对面 , 看她在做什么 。 ”母亲看到晓曼对广绣也有兴趣 , 便从穿针、分线开始一步步引导女儿学习 。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 , 晓曼已经可以独立绣出一幅作品了 。
真正让晓曼走上广绣这条路的 , 是高中时的一个大胆想法 。 传统的广绣题材让她觉得枯燥乏味 , 喜欢动漫的她向母亲提出了想要绣一幅以动漫为题材的作品的想法 , 得到了妈妈的大力支持 。 前后三年的时间 , 晓曼在母亲的指导下完成了广绣作品《动漫天使》 。 在完成这幅作品后 , 晓曼对于广绣的原有认知和感受被颠覆了 , 也更坚定了她往广绣这条路上走的决心 , “原来广绣可以这么漂亮 , 也可以绣任何我喜欢的东西 , 我喜欢的题材 。 ”
于是 , 读大学的时候 , 晓曼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 “我希望能把广绣带入到更多领域中去 , 做出更多创新型的作品 , 让广绣有更多的可能性 。 ”
说起女儿 , 梁晓曼的父亲梁允洪说:“现在的年轻人 , 他们很难沉得下来坐得住 。 做我们传统手工业这行 , 首先是要能够静下来 , 耐得住寂寞 , 一坐下来绣就要坐七八个小时 。 但晓曼从小就受到我们家庭的熏陶 , 耐得住寂寞 。 ”
现在的晓曼 , 基本每天都要坐在绣架前8个小时 , “因为喜欢广绣 , 所以不会觉得枯燥 。 我给自己的标准一般是每天绣8个小时以上 , 如果是有一些特别急的订单 , 或是一些特别想完成的作品 , 我基本上都是从早上10点绣到晚上12点 。 ”
2
传承创新广绣 , 把广绣融入家居首饰
小时候 , 她是坐在他母亲对面看刺绣的小女孩 , 如今 , 她也成了那个坐在绣架边上的广绣传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