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 只此青绿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 让我想起以往江南女性头上的乌黑景色 , 它是那时江南女子的标记 , 时尚引领的旗帜 。
【古文化 只此青绿】古文化 只此青绿
文章图片

我小时候 , 外婆每天的晨起 , 总是从“头”做起的 。 外婆早晨起床的功课就是梳头 , 她手中一把巴掌大小的牛角梳子 , 让乌黑的丝丝缕缕的长发 , 从那流苏状的梳子中吐露出来 。 她自信且娴熟地将头发向后脑梳理 , 用牛皮筋带勒紧 , 配上一个她精心编织的小网兜 , 将头发精细地盘好 , 小心翼翼地塞进去 。 于是 , 一道美丽的发髻风景 , 便呈现在她的头上 , 据说 , 外婆几十年一贯制地打理 , 永远如此地追求着审美情趣 。
在青山绿水的江南古镇 , 街坊邻里的妇女 , 把每一天过得精致、精细 , 把自己打扮得“山青水绿” , “弹眼落睛” , 完美无瑕 。 特别是有了媳妇 , 辈分上升的妇女 , 总会配有一个发髻, 呈现出长辈的那份庄重 , 凸现天庭的饱满 , 美化生活的格调 。 她们把所有的头发都梳向了后面 , 通过发髻的装饰 , 营造了一份诗意的文气和富态的贵气 。 外婆告诉我 , 发髻的作用 , 不仅让头发梳理得紧密 , 而且 , 更是一种自然美容 , 让整个脸上的皱纹消失殆尽 , 舒适挺括 。 这样 , 既精神又保健 , 两全其美 , 让人看起来端庄、贤淑 。 所以 , 我外婆总是乐此不疲 , 一直坚守到她头发日渐稀少、花白的老年 。 难怪在江南古文化遗址的文物出土中 , 不少妇女的装饰用品 , 都少不了那小小的发髻 。
改革开放之后 , 江南女子的发髻 , 逐渐地消失了 。 中国女性的头发 , 一夜之间变换了颜色 , 或黄色或棕色 , 不一而足 。 其实 , 在往昔的江南 , 女子的发髻和服饰 , 是十分讲究的 。 少女和妇女的穿戴是有严格区分的 。 少女时 , 头上或额旁一般梳成环形髻 。 其式样有高低、长短、大小等多种款式 , 变化万千 。 在烟雨江南古镇中 , 青春少女头梳美丽的发髻 , 穿着素色印花的旗袍 , 从幽深的雨巷里款款走来 , 让人联想起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姑娘的形象 , 那美丽如诗、清馨如花、高洁如歌的江南气质 , 总是令人难忘 。
而古代江南 , “女为悦己者容” , 青春少女倚在美人靠上 , 对着铜镜 , 整理着三千墨发 , 点绛唇 , 描柳叶眉 , 成为画卷中人 , 是江南如此多娇中定格的场景 。
它让我勾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 20世纪80年代 ,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区文化馆工作 , 第一次采风去淀山湖畔的商榻古镇 , 地域文化在当地妇女的服饰上完美地得以体现 。 当地妇女的装扮从头到脚 , 都呈现了水乡浪漫的风情 。 只见妇女们梳着髻髻头 , 把头发盘在后脑挽成个结 , 罩上网兜 , 插上发簪 。 那扎着蓝色士林布的印花头巾 , 后面两个尖角拼成了别致的花样 , 形成了八字形 , 在发髻与额头下构成弧形至耳际 , 衬托着淳朴善良的脸庞 。 上衣大多穿中式斜襟罩衫 , 滚边盘纽 , 衣衫长过臀到齐手腕 , 腰部束着裙裾 , 在后腰部位佩上四指宽的腰带 , 上有各色绣花图案 , 刺绣工艺更是精致完美 。 腰带头上还挂有流苏 , 走动时或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 或犹如柳丝临风般飘摇 , 展现了当地女子亭亭玉立的婀娜身姿和隽秀、机灵的气质 。 她们脚穿布袜 , 绣花鞋的鞋头都绣有花鸟图案 , 那手工针线的精细 , 展露了水乡妇女的聪明和灵巧 。 当她们穿着这样的服装 , 头上点缀着漂亮的发髻 , 仿佛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 飘荡在古镇的老街上 , 让人们穿越时空 , 回到了久远的江南 。 这样的情景 , 隽永且有诗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