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霍克尼所说的“拼贴”,可以提供哪些新的可能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曾说:“拼贴”是“为了更大的画面” 。 1980年代初 , 他开始了一系列称之为“Joiner”的照片拼贴实验 , 试图重构出一种展现多重视角的、更忠实地还原观者主观感受的立体主义图像 , 以打破摄影“独眼巨人”的局限性 。
回应霍克尼的观点 , 3月8日《为了更大的画面》在APSMUSEUM开幕 , 展览集合国内12组当代艺术家 , 他们或专攻影像 , 或以架上绘画著称 , 或用装置表达思想 , 但在此均以“拼贴”的手法 , 探索当下视野中“更大的画面” 。
大卫·霍克尼认为 , 立体主义的“拼贴”手法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发明 。
在展览学术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看来 , “拼贴”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手段 , 还是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新艺术视觉的感受方式、观察方式及思考方式 。 “拼贴艺术”也是对文艺复兴艺术以来的线性透视法则的突破 。
循着强透视感的狭长通道走入展厅 , 张恩利的一组《头发》系列迎面撞来 , 如同建筑照壁般间隔了作品与展览空间 。 伫足阅读 , 这组作品让人颇感意外 。
头发霍克尼所说的“拼贴”,可以提供哪些新的可能
文章图片

通道尽头的张恩利作品《头发》
以“拼贴”建立艺术与现实的新型关系
对张恩利的印象主要来自那些静物画 。 水管、纸箱、皮球、床 , 平凡的物件被他从日常中取出 , 放入绘画创造的空间 , 它们真实又“空泛” , 面无表情又充满情感 。
顾铮曾玩笑说张恩利是一位唯“物”主义者 , 如绘画作品中所表现的 , 他对于生活中的普通物件有一种执着的加以描绘的兴趣 。 在观念主义盛行的当代艺术领域 , 他的这种“从对于日常的观察来发现日常的诗意 , 而不是以脱离日常的方式去超越日常”的态度显得尤为可贵 。
头发霍克尼所说的“拼贴”,可以提供哪些新的可能
文章图片

张恩利 , 《头发》 , 综合材料拼贴 , 1100x800mm , 2014
在展出的《头发》系列中 , 艺术家从时尚杂志上剪切下不同颜色和形态的头发图像 , 拼贴成层层叠叠、聚集在一起的“视觉的漩涡” 。 这些漩涡的间隙填充着由铅笔勾画出的散乱线条 , 像是另一种对于发丝的描绘 。 在艺术家看来 , 它们不仅“打破了头发在视觉上的统一性 , 又有疏密变化” 。 细看这些散乱线条 , 或会想起盘互交错难分始末的水管线条 , 进而似乎能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
延续艺术家的观念 , 绘画与“拼贴”源出一处、相辅相成 , 又建立起后现代主义新艺术视觉的感受方式、观察方式及思考方式 。
展览举办之际 , 上海正处于一轮疫情之下 , 不少参与者因为防疫要求并未来到现场 。 学术主持顾铮和策展人施瀚涛的致辞就由张恩利代为阅读 , 再看展览中凌云和杨福东合作的小画《拜星月慢》恰是源于疫情的创作 。
头发霍克尼所说的“拼贴”,可以提供哪些新的可能
文章图片

凌云、杨福东 , 《拜星月慢》 , 油画颜料、墨水、白桦树皮、水彩纸 ,
拼贴绘画600x400mm , 2021
“拜星月慢”是宋代词牌名 , 由唐代的教坊曲演来 , 有传古时女子拜月以寄情思 。 艺术家在介绍作品时说 , “疫情似乎让时间变慢了 , 可以静心的读书 , 专注的画画 。 这件作品完成时 , 这个词忽然灼热的出现在思绪中 , 就被捕捉了下来” 。
想来词牌名所带的安静气息也渗透在杨福东众多影像作品之中 , 作品的背景是杨福东在水彩纸上以墨水绘就的“无限的山峰” , 其上拼贴了一张小小的白桦树皮 , 并用油画颜料描画了一个女子抬头远望的情态 , 配搭着树皮肌理带着一丝宗教画的意味 。 这出自于杨福东的妻子凌云 。 两者叠加 , 似乎可见是一种个人化时间和情绪的流淌和堆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