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雪容融”是如何诞生的?主创团队揭秘

肖聪聪 实习生李媛媛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开幕 , “雪容融”也将正式上岗 。 豆豆眼、灯笼头、会发光的小身子 , 网友们熟知的“融宝”娇憨可爱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诞生之初的它 , 与现在“判若两融” 。
“‘雪容融’的最初形象来自我的第一份吉祥物设计稿‘吉祥如意’ , 当时的‘雪容融’还是一个较为瘦长的红色灯笼 。 之所以想到用灯笼作为设计元素 , 是源于对家乡年味儿的记忆 。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初始创意提出者 , 姜宇帆当时还是吉林艺术学院大二的学生 。
姜宇帆的家乡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 。 “尤其是春节 , 大街小巷里‘大红灯笼高高挂’ , 再加上灯笼本身是中国的传统物件 , 有着上千年历史 , 以灯笼为原型的设计自然会让人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出的温暖、喜庆 。 ”姜宇帆说 。

在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 , “吉祥如意”的设计图成功入围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动的前三名 , 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
【灯笼“雪容融”是如何诞生的?主创团队揭秘】“我们接到的通知是仅保留灯笼的造型 , 但这等于一切归零 。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吴轶博是“雪容融”主创团队中的一员 , 回忆起“归零”后重新设计图样的那段时间 , 她深感压力 ,“时间紧、任务重 , 要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设计方案才行 。 ”
然而困难远不止于此 , 在深化修改的过程中 , 设计团队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要为“雪容融”加入“动物属性” 。
吴轶博带领团队做出了多种尝试 , 为“雪容融”添上鹿角、鹿鼻和鹿嘴 , 甚至还加入一对北京雨燕的翅膀 , 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 在探索了20多天后 , 他们最终决定还是让“雪容融”回归传统的灯笼造型 。
从2019年1月到5月 , 灯笼造型在被不断地修改与设计后 , 才有了“雪容融”现在活泼灵动的样子 。
“我记得在定‘雪容融’标准动作的时候 , 给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 , 从提出要求到提交草图的动态样稿也就是15-20分钟左右 。 ”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副院长矫强对这一过程记忆犹新 , “我们是以手绘草图的方式提供了七八套方案 , 最后才有了现在‘雪容融’官方海报里微笑举手的标准动作 。 ”
矫强在团队中负责前期“雪容融”的动作设计 , 他坦言 , “一开始做吉祥物压力挺大 , 设计出来的形象动作很僵硬 , 后来想想干脆轻装上阵、放开手脚 , 把‘雪容融’做成一个可爱的、具有趣味性的吉祥物 。 ”
这么可爱的造型 , 灵感从哪里来?“来自我的女儿 。 ” 矫强透露 ,“女儿当时九岁 , 她经常陪我一起加班 。 在设计时 , 我常常想起女儿撒娇玩闹时那种可爱笨拙的样子 , 就在潜意识中把女儿的神态动作加到了‘雪容融’的设计里面 。 ”
“‘雪容融’的灯笼造型寓意温暖世界、点亮心中梦想 , 这也和冬残奥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不谋而合 。 ”姜宇帆说道 。
在矫强看来 , “雪容融”还展现了中国人外在含蓄但内心坚韧的精神状态 , 与活泼的“冰墩墩”形成了一种互补 。
被问及是否预料到自己参与设计的“雪容融”能获得这么多关注 , 矫强直言“这个真没有想到 。 ”在他看来 , “冰墩墩”和“雪容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正符合当下整个社会的心态 , 吉祥物在设计时融合了大量传统的文化元素也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
“此外 , 还要感谢大家自发的创作 , 让各式各样的‘雪容融’横空出世:手工卡通画、插图、玩偶、刺绣、雪人……包括我自己也参与其中 。 ”吴轶博一边说着 , 一边向镜头展示了一块活灵活现的“雪容融”橡皮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