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 南极人,冷不活了( 二 )


同时 , 南极人还以 1.8 亿元人民币 , 收购百家好香港有限公司持有的百家好(上海)时装有限公司 100% 股权 。 这两笔交易均以自有资金收购 , 累计 5.1 亿元人民币 , 而南极人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前三季度 , 公司的净利润为 4 亿元 。
由此可见 , 南极人在扩张吊牌版图上的大手笔 。
这种吊牌生意反映到消费端 , 就变成 " 万物皆可南极人 " 。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 " 南极人 " , 该品牌下囊括保暖内衣、家纺、热水袋、吹风机等各类日用品 , 对应的店铺名称也多以 " 南极人 xxx 专卖店 " 出现 。 2021 年中报显示 , 南极电商已经拥有近 8000 家授权经销商 , 这些经销商打着南极人的牌子 , 卖着自家的产品 。
不过 , 卖吊牌的确是一门低成本、高利润的生意 。
据悉 , 南极电商有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品牌综合服务、经销商品牌授权三大产品业务 。
其中 , 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 , 也就是卖吊牌是最赚钱的 。 2021 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 , 该项业务的毛利率高达 96.3% , 堪比茅台 , 且上半年卖吊牌的收入为 4398.3 万元 。
另外 , 南极电商 2021 年上半年 16.6 亿元的总营收中 , 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品牌综合服务这两大业务的合计营收占比达 9 成以上 , 分别为 13 亿元、2.4 亿元 。
南极 南极人,冷不活了
文章图片

不过 , 这种卖吊牌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 其中之一则是难以整合供应商体系的各类产品 。
2021 年中报显示 , 南极电商拥有近 2000 家授权供应商 。 如此庞大的供应商体系 , 以及其对应的各式各样的产品品类 , 南极电商作为品牌授权方 , 自然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控 。
有媒体曾报道 , 根据经营品牌授权的中介公司的说法 , 一些品牌授权方并不会对厂商产品的样式、规格等做出要求 , " 不要虚假宣传 " 就可以 。
但实际上 , 拿到品牌授权的厂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每一件问题产品都在损害品牌形象 , 因此这种模式被外界认为是一种不断消耗品牌价值的 " 一次性买卖 "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 , 与南极人相关的投诉量高达 1171 件 , 其中多数为产品质量低下、虚假宣传等 。 在小红书等内容社区平台上 , 更是不乏购买南极人的吐槽内容和 " 避雷 " 指南 。
而即便通过扩展 " 品牌库 " 来支撑业绩 , 也抵挡不住资本市场对这种模式的看衰 。
自 2020 年 11 月开始 , 南极电商的股价就一路走跌 , 截止发稿 , 报 6 元 / 股 , 相当于 2016 年转型初期的水平 。
结语有趣的是 , 诸多投资者看中的正是南极电商这种 " 一次性买卖 " 。
在股票交易平台 , 有用户表示 , " 只要赚钱不亏损 , 就不卖 "" 没亏损就是利好 "" 只要是盈利状态怕什么 " 。
可以看出 , 在资本市场上 , 也总有人为南极电商品牌红利消失前的这段时期注资 , 而南极电商要做的 , 就是通过合作、购买品牌 , 来尽量延长这个红利期 。
而南极电商涉及到的保暖内衣这一销售品类 , 长期以来处于低层次的市场竞争格局 , 作坊式小厂生产仍为主流 , 难以形成品牌 。 如此一来 , 厂商这端也产生了大量的品牌授权需求 。 既然难以做出自己的品牌 , 那么不如直接购买品牌授权 。
实际上 , 除了南极人 , 另外几个为人熟知的保暖服装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做的都是吊牌生意 。
只不过 , 在行业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下 , 不管是品牌授权方 , 还是购买品牌授权的厂商都将自食其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