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陈志华和他的“乡土建筑”

年代陈志华和他的“乡土建筑”
文章图片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 , 各种思潮纷纷涌现 。1980年代 , 文化界和思想界发生的关于文化传统的大论战也激发了建筑界人士关于建筑的继承与创新问题的讨论 , “寻根”“风水” “天人合一” “文脉” “符号学”等话题与主张此伏彼起 。 早在1950年代 , 陈志华就关注中国现代建筑的创作思想问题 , 曾与英若聪(1931—2006) 合著“评翟立林’论建筑艺术与美及民族形式’” 。 在新时期 , 他针对种种新的建筑思潮 , 又撰写了更多文章 , 在呼吁保护历史遗产的同时 , 旗帜鲜明地提倡创新 , 反对守旧 , 更反对借传统之名回归封建思想与文化 。为了这场论战 , 他翻译了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和金兹堡的《风格与时代》两本现代建筑的经典著作以及《二十世纪欧洲各建 筑流派的纲领和宣言》 , 还与汪坦先生合编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 (建筑美学卷)》 。通过追溯西方建筑的发展 , 他认为建筑的现代化 ,主要就是建筑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 他断言道:“中国建筑要现代化 , 也得走这条路 。 ”
作为一名有着社会学教育背景的建筑学者 ,陈志华在1980年代就在思考和提倡建筑社会学 。 1987年初春 , 教研组一名研究生将去云南调研大理白族村落和民居 , 他特别嘱咐要借鉴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 。
清华大学建筑系1956级校友 , 曾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和总规划师的胡理琛先生(1938—)也带他和同事到自己的老家永嘉县的楠溪江流域去参观 。此行将陈志华的学术研究引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 他说:“新叶村和楠溪江中游的村落群使我们非常兴奋 , 我们像考古队员一锹挖出了一个地宫 , 满眼晃动着稀世的宝藏 。 ……我们又发现 , 改革开放以来 , 农民渐渐有了钱 , 要造新房子了 , 乡土建筑要给新房子腾地皮了 。历经风雨 , 侥幸保存下来的乡土建筑 , 在新的建设浪潮冲刷下 , 很快便会消失 。 于是我们打定主意 , 放弃手中眼看就会结出大桃子的工作 , 赶紧着手研究我们的乡土建筑 , 抢在它们完全消失之前 , 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一份文化档案 。 ”
年代陈志华和他的“乡土建筑”
文章图片

徽州民居前
【年代陈志华和他的“乡土建筑”】不久 , 陈志华的大学同学和工作同事 , 建筑史家和摄影家楼庆西也加入了由陈志华主持的乡土建筑研究团队 。此后二十多年里 , 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14个省市 , 近一百个村落 。
(摘自《陈志华文集·陈志华小传》 , 赖德霖、李秋香、舒楠执笔)
年代陈志华和他的“乡土建筑”
文章图片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