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中国结 蕴含古老智慧的编织艺术( 二 )


到了秦汉时期 , 佩绶制度逐步成形 , 用以显示身份等级尊卑 。 所谓“绶” , 即指一条丝线编织而成的阔带 , 悬挂在腰间的革带上 , 以不同的色彩来区分等级 。 这种印绶由朝廷统一发放 , 一印一绶 , 且规定官员平时在外 , 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的鞶(音pán)(即革制的囊)里 , 并将绶带垂在外边 。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所佩之绶在尺寸、颜色及织法上皆因等级而不同 , 让人一望便知佩绶人的身份 。
唐代作为中国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 也迎来了中国结发展历史的高峰 。 这一时期编结工艺分工细致 , 出现了专门的编结作坊 。 唐朝时期服饰雍容华贵、异彩纷呈 , 胸、腰、膝等部位都应用了大量的结饰 。 例如唐代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宫人 , 多为着单色裙 , 裙腰下两侧各开一衩口 , 露出其内所穿的细密间裙 , 并以一条环绶结带从腰衩内伸出垂下 , 或在腰衩下端打一花结 。 而有名的万字结也源于唐朝 。 武则天长寿二年 , 梵文“卍”被采用为汉字 , 读音同“万” , 被视为吉祥万福之意;而形似“卍”字向四端纵横延伸的万字结也常被用来当作结饰点缀衣物 , 以取“万事如意”“福寿万代”之意 。
宋代 , 中国结饰开始商业化 , 产生了专门出售结饰的生意 。 北宋苏汉臣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货郎图》便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结饰售卖的场景 。 画中一株梅花树下 , 货郎手推货车 , 车上货物琳琅满目 , 其中就有各类结饰艺术品 。 宋代诞生了酢浆草结 , 就是我们常说的幸运草结 , 通常形似四叶酢浆草 。 传说遇到四叶酢浆草的人会得到幸运 , 而形似四叶酢浆草的结饰自然也被赋予了吉祥幸运之意 。
这一时期 , 结饰已经应用于战士的盔甲中 。 宋代战士盔甲的头盔、胸前、腰间、剑柄、鞋面 , 都布满了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结 。 比如用于固定头盔的结有单翼蝴蝶结、双翼蝴蝶结、倒蝴蝶结、无尾蝴蝶结等 。
明清是结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 诸多日常用品 , 比如纽扣、香囊、荷包、扇袋等都能看到式样繁多、配色考究的结饰 。 由于古人的衣服多没有兜 , 因此所需物品几乎都需要用丝带悬挂佩戴 。 比如古人出门常带的牙签、耳挖勺和镊子等小工具 , 就经常成组串在一起系在腰间 。 到了清代 , 构思巧妙的结俨然成为了衣兜 。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提到宝玉请莺儿为他打络子 。 所谓络子便是以线绳结成的各种花样的小网袋 , 通常系于腰间 , 以系配各类坠饰或装汗巾、香囊、扇子等随身小物 。 络子花样繁多 , 有一炷香、朝天凳、方胜、连环、梅花、柳叶等多种 。
结饰还应用于纽扣之上 。 除了金玉等物制成的纽扣外 , 还有用丝绸或布料编制的盘扣 , 即用狭窄布条卷成圆形或扁圆形盘条 , 然后盘成各种花样 , 一端制成球形做扣 , 另一端制成环套 , 再用针线固定在衣襟上 。 中国民间关于盘扣的编织方法很多 , 如蜻蜓扣、孔雀扣、凤凰扣、梅花扣、琵琶扣等 。
幸福与智慧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 , 常常伴有中国结的身影 。 例如最重要的春节 ,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 长辈会将铜钱用红丝绳穿起来 , 再系上结 , 以求孩子能长命百岁 。 即使到了现代 , 中国人还是会习惯春节时在家里、汽车上装饰漂亮喜庆的中国结 , 或是用红绳搭配金饰并编上各式各样的结饰 , 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 端午节时 ,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以外 , 亦有佩戴长命缕的习俗 , 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系于足腕 , 以求不染病瘟 。 《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端阳 , 闺阁中之巧者 , 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即葫芦)、樱桃、桑葚之类 , 以彩线穿之 , 悬于钗头 , 或系于小儿之背 。 ”古时七夕节即乞巧节 , 便是女子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之意 。 因此在七夕节时 , 女子间还流行着各种乞巧斗巧的活动 , 比如穿针乞巧 , 就是女子比赛穿针 , 将彩线一口气穿过七枚针孔 , 谁穿得越快 , 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 。 姑娘们还会拿出自己制作的各式小工艺品、打的络子互相评议、赠送 , 以示友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