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二 )



中西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图片

航拍福建永定初溪土楼群 。 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 , 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 , 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 2008年 , “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东明 摄
相比之下 , 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石构建筑一般纵向延伸 。 这些建筑本身好似立体的雕像 , 哥特建筑更是将这一风格发展到极端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建筑情态方面 , 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情味”更加浓厚 , 如《黄帝工经》中所说 , “夫宅者 , 乃是阴阳之枢纽 , 人伦之轨模” 。 西方是否存在类似的建筑观念?
【中西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崔勇:建筑情态即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心理在建筑中的表露 。 如陵寝建筑 , 慎重而威严 , 表现出古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长城则绵延万里气势磅礴 , 满溢着壮怀激烈的情怀 。
除人赋予建筑的感情外 , 中国传统建筑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秩序和伦理空间 , 居住在内的人有等级之分 。 小到四合院 , 大到紫禁城 , 其中都体现着人伦等级关系和秩序 。
中国人将建筑当作一个体会“天、地、人之道”的载体 , 上栋下宇 , 体验生命 , 其伦理性和人情味更加浓厚 。 而西方建筑更符合科学性原理 。 一些西方现代建筑大师推崇抽象钢结构的建筑形态 , 将建筑当作机器和数字化产物 。

中西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图片

伫立在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 该馆计划在2022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炜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建筑生态方面 , 中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认为建筑实则是一个“生命场” 。 这与西方现代建筑奠基人弗兰克·赖特的有机建筑理念有无相通的学理渊源?
崔勇:建筑生态是生态哲学观在建筑中的活现 , 中国追求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 “不求原物长存” , 强调风水 , 追求“向阳” , 贴合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 。 西方则更加倾向于人与自然分离的生存观念 。
值得一提的是 , 美国建筑师、西方现代建筑奠基人赖特也汲取了老子的建筑思想 , 即“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赖特认为“好的建筑就像植物 , 从大地中生长出来 , 向着太阳” , 将建筑作为自然的延伸 , 其代表作——建立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就是有机建筑的典型代表 。

中西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图片

市民游览美国纽约标志景观“大松果” 。 这座蜂窝式结构的建筑由154段楼梯、80个楼梯平台组成 , 供参观者从不同角度观赏城市风光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廖攀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中国现代建筑史中 , 曾出现对东西建筑思想冲突与交融的文化焦虑 , 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 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崔勇:中国现代建筑的冲突与焦虑自1910至1920年代开始出现 , 这段时间也是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开端 。 “五四运动”不仅引入了西方的科学 , 自由和文化思想 , 同时也将西方的建筑材料、技术和观念引进 。 随着梁思成、杨廷宝、童寯、陈植等第一代建筑师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回国 , 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对东西方建筑融合的探索和尝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