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绿色可持续!清华教授张利揭秘“雪如意”设计背后的故事

北京冬奥会临近 , 标志性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从设计到建成 ,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张利日前发表演讲《建筑:来自我们 , 为了我们》 , 揭秘冬奥场馆设计背后的故事 。

团队绿色可持续!清华教授张利揭秘“雪如意”设计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 , 从一开始就把传递中国文化列为主要课题之一 。 ”张利介绍 , “雪如意”的设计灵感源自“如意” 。 因为跳台滑雪的赛道是S形曲线 , 设计团队便将最契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意”运用其中 。
然而 , “如意”别致的造型为具体实施带来了挑战 。 “顶峰的位置要构成‘如意柄首’的样子不能太小 , 但太大承重又有问题 。 ”他说 , 团队后来将顶峰的位置设计成空心圆 , 承重问题才迎刃而解 。“雪如意”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 。

团队绿色可持续!清华教授张利揭秘“雪如意”设计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雪如意”点亮效果
此外 ,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的建设 , 都强调最小生态足迹的绿色原则 。 这意味着建筑跟自然是亲护的关系 , 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不能留下任何不可移除的痕迹 。 所以 , 在冬奥场馆的建设中 , 无论是能源系统的供给 , 还是高科技的使用 , 都充满了对自然的尊重 。
“雪如意”所在的山谷 , 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 , 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 。 但“雪如意”整个跳台支在山谷里 , 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 “因为这会增大工程难度 , 但是支起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 能够继续保持场馆周围的正常生态循环 。 ”

团队绿色可持续!清华教授张利揭秘“雪如意”设计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张利说 , “雪如意”顶部在哪个地方掏空 , 也不是凭经验拍脑袋 , 而是借助了人因技术的科技手段 。 团队通过虚拟现实环境来测试人们在不同地方的驻留时间 , 最终选择了驻留时间最长的方案 。 该方案在“雪如意”顶部划分了两个空间 , 一个空间在前端 , 可以远眺 , 而另一个空间在后端 , 可以举办各种活动 。
此外 , 奥运场馆遗产一直是困扰各国奥委会的难题 , 部分斥巨资兴建的冬奥场馆甚至出现过赛后遭废弃的问题 。 张利介绍 , 北京冬奥会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 提出“超人”的空间或设施一定要向常人靠拢 , 场馆不仅为赛时也要为赛后设计 。
因此 , 团队将“雪如意”的顶峰设计成多功能空间 , 相当于一个俱乐部 , 赛后可以用于举办会议、展览、婚礼等 。 其底部则是一个90米的体育场 , 对常规大型活动 , 观众席容量可达1万人 , 冬奥后可以举办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 。
【团队绿色可持续!清华教授张利揭秘“雪如意”设计背后的故事】“设计源于生活 , 服务于生活 。 ”张利说 ,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 设计所依赖判断的数据 , 来自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个人 , 而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寻求的答案 , 反过来也是服务于生活中的人 , “这就是为什么建筑必须来自我们 , 为了我们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