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 , 变身“皂梦空间” , 成为黄浦江畔时尚打卡地 。 年轻人在这里品咖啡、看多媒体展览、读上海百年老字号故事 , 年长者来此地追忆曾经的岁月以及上海引以为傲的制皂业 。
文章图片
图为“皂梦空间”外景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爱平 摄
这里 , 复古海报掩映在花丛中 , 肥皂泡形态的装饰构成一个“奇幻花园” 。
室内区域开阔明亮 , 取自汉字“皂”字的白七咖啡馆里 , 弥漫着皂香、咖啡香;吧台和墙壁上的圆形金属装饰 , 是用制皂设备零部件制成的 。 从咖啡馆沿圆柱形通道往里走 , 有个相对独立的展区 , 不同年代、包装形态各异的肥皂被放在一个个肥皂泡形的透明展示窗内 , 犹如“长”在绿色植物中 。
进一步往深处探索 , 有一处视觉艺术装置——“源泉” 。 在这里 , 游客可以通过装置在四周管道进行吹泡泡互动 , 带有芬芳气味的泡泡在四周棱镜的反射下 , 构成光怪陆离的泡泡世界 。
文章图片
图为“长”在绿叶丛中的各时期经典香皂、肥皂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爱平 摄
在“逐梦”区域 , 放映着一部环绕式影片 , 讲述制皂业变迁 。
喜爱动手动脑的游客 , 可以参加“皂梦空间”定期推出的手工DIY体验 。
有意思的是 , 连接各处空间的通道均是圆柱形 , 这是因为“皂梦空间”所处的区域 , 正是当年上海制皂厂生产区域的污水处理区部分 。
1923年 , 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的杨浦滨江沿岸建厂 , 并逐步发展壮大 。 至今仍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蜂花檀香皂”1928年诞生于此 。 1952年以来 , 在逐年改革过程中 , 企业先后更名为华东工业部中国肥皂公司、上海制皂厂等 , 生产基地也随之搬迁 , “上海药皂”“扇牌”等品牌陆续诞生 。 以上海制皂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 也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 。 2017年 ,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总部又迁回杨浦江畔 。
文章图片
图为上海制皂厂昔日的生产车间 。 (受访者供图)
如今 , 人们已经很难从“皂梦空间”及周边区域回溯制皂厂当年的生产场景 , 但仍能从整体建筑的外墙找到一些“复古”文字标识:中压水解楼、格栅池、生物转盘池、气浮池、次氯酸钠池、观测楼……它们都是制皂厂内各个生产车间的名字 。
参与“皂梦空间”改造的设计师席小卷说 , 改造时特意保留了这些印记 , 并在文字旁边附上二维码 , 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每个名称背后的故事 。 比如 , 中压水解楼是油脂处理生产车间 , 相应设备对油脂进行水解处理 , 以获得纯粹的脂肪酸进行皂化 , 另外水解过程中还可以生成副产品甘油 。
文章图片
图为上海制皂厂昔日的生产车间 。 (受访者供图)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 “皂梦空间”最初开放的时候 , 许多年轻人把这里当作新潮的“打卡地” , 渐渐地 , 不少中老年市民也慕名而来 , 他们中有许多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海 新闸路大田路的墙绘上新啦,栩栩如生!打卡去→
- 黑色 高圆圆打卡新浪大楼!穿针织衫配绿色半身裙,窈窕翘臀显花瓶身材
- 产品意大利SAIB萨博饰面板 | 艺术与工业的完美结合
- 设计 工业设计中色彩搭配起到什么作用?
- 北平冰雪冬熊手办限量卖 冰雪世界等你打卡
- 成都 蔡少芬夫妇打卡成都!太怕冷穿两件羽绒服保暖,吃拉面很有夫妻相
- 系列打卡时髦集合地,时间有限,热爱无限
- 多了一个大连又多了一个打卡的好地方,拍照还有礼品送(内含新春福袋)!
- 青少年周末不宅家 非遗工坊成为青少年新“打卡地”
- 设计 工业设计中必须要掌握的色彩搭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