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导演刘紫微:电影之心,为网剧雀跃|国剧后浪(4)

2021年12月7日 刊| 总第2711期

感觉导演刘紫微:电影之心,为网剧雀跃|国剧后浪(4)
文章图片

我不是故意反着来 , 只是不想简单化 。 生活中哪会这么脸谱 。 都说好的戏 , 拍的不是台词而是潜台词 。 选角也是一样 。
我的戏总是这样 , 在一开始会凭直觉给它定个调子 。 《我心雀跃》的色彩调子是粉色的 , 《白色月光》的调子是蓝色的 , 刚做完后期的《芳心荡漾》的调子是绿色的 。 往往越拍就越觉得这个调子感觉对 。
目前 , 我做的网剧都是12集的 。 在这种很有限的篇幅里讲故事 , 跟传统电视剧挺不一样 。 传统电视剧已经很成熟了 , 没有太多创新空间 , 但在宏大题材的表现上有优势 。 短剧集就要拼创新 , 新的影像风格、新的故事讲述方式 。 对我来说 , 这是一种吸引力 。
在这个讲“人设”的时代 , 几乎所有影视行当的玩家都有自己的标签 , 无论台前幕后 。 刘紫微导演被贴上的标签也不少 , “电影转网剧”“女性向”“文艺腔调”……都是 。
【感觉导演刘紫微:电影之心,为网剧雀跃|国剧后浪(4)】但在听她对自己的创作履历清底摸排一遍后 , 会觉得这些标签 , 都不妥帖 。
她确实是凭电影《我心雀跃》正式入行的 , 但那也是她唯一一部长片 。 她对银灯与凝视没有迷恋 , 所以拿起网剧导筒也谈不上转场 。

感觉导演刘紫微:电影之心,为网剧雀跃|国剧后浪(4)
文章图片

《我心雀跃》
从《我心雀跃》到《白色月光》再到刚刚杀青的《芳心荡漾》 , 刘紫微目前的三部作品确实都是女性视角 。 但对女性电影、女性剧的归类 , 她却没什么共鸣 。 都是先有直觉 , 从生活里挖细节 , 然后再转化成影像 , 女性表达是结果不是预设 。
文艺腔调的形容就更有点跑偏 , 影像的风格化、中间人物的复杂性是有的 , 但又不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无病呻吟 , 怎么就被“腔调”了?
撕下这些标签后 , 刘紫微导演的创作人格才逐渐清晰 。
她感性 。 庞德说 , 艺术家是人类的触须 。 她就是那种直觉敏感又准确的人 。 创作是她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传达给观众的过程 , 理念先行在她这里走不通 。
她又理性 。 入行到现在的三部作品 , 全是她跟编剧一起磨出的原创故事 。 从灵光一闪的概念到严谨有序的成片 , 光凭感性、直觉 , 很难坚持到现在 。
她确实有着鲜明的“作者性”气质 。 意外的是 , 正是这种无法分解成平台量化指标的特征 , 让刘紫微和正在寻找定式突围的网剧 , 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
当无法定义的导演遇上不想被定义的网剧 , 一段开疆拓土的创作之旅就此启程 。
以下是刘紫微导演的自述:
电影之心 , 何以雀跃?
我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业的 。 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时候 , 对做导演工作还没有很强烈的想法 。 迷茫是一方面 , 更多是对剧组工作心里没谱 。
我还记得毕业前实习时 , 跟了个电视剧的剧组 。 一开始是做场记 , 后来开了B组我就被分在B组里 , 但没拍多长时间 , 制片人就发现B组跟A组拍的戏接不上 。 这样B组就解散了 。 拍戏怎么这么不靠谱?我当时就这么个感觉 。
毕业之后 , 做过很多其他工作 。 直到2011年 , 感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构建得差不多了 , 心智、思维也比以往成熟了 。 那时 , 我才找回做导演的初心 。
一开始 , 我想的是拍个短片试试 , 力所能及 。 就写了个本子 , 拿给田壮壮老师看 。 他看了我的本子之后 , 就问我拍短片的目的是要做什么?我说 , 还是想做成电影长片 。 田壮壮老师给我的建议是 , 短片跟电影完全是两个东西 , 想做长片那就按长片去做 。 我当时就真信他的话了 , 说干就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