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脉络和特征变化( 二 )


衣襟向右交合的称为右衽 , 衣襟向左交合的称为左衽;袄:为有衬里的上衣 。 下裳 , 是指裳以及遮护下体的服饰如裤子、裙子等 。 袴褶、襦裙、祅裤的形制都属于上衣下裳 。 上衣与下裳分离的款式较多 , 上衣有襦、祅、衫、半臂、楠裆、比甲和褙子等;下装常见的有裙、开裆裤、合裆裤等 。 襦的衣身较短 , 衣身长度短的及腰 , 长不过膝 , 袖子有窄袖和与宽袖之分并配有袖缘;最基本的上衣形式 。
襦的衣襟有两种形式 , 一种为交领式 , 左襟在领口处斜直向下至右腋下或左襟在领口折叠成矩形再至右腋处;另一种为直领式 , 既对襟 , 衣襟大多数情况下为右衽 。 襦加上衬里或夹里就是祆 , 袄可以没有袖缘 。 襦和袄的颜色以红、紫最流行 , 其次就是黄色和白色;领部的除交领 , 方领、圆领外 , 还有各种形状的翻领 , 通常是以对称翻折造型修饰人物的脸部形象;领和袖口都加以纹饰 , 或镶拼锦绫 , 或纹绘 , 或刺绣纹饰 , 衣身也有修饰 。
衫是单衣 , 没有袖缘 , 可短可长 。 半臂是一种短袖或无袖的上衣 , 有斜领和直领之分 , 在唐代初期 , 男女均可穿 。 半臂多穿在衫襦之外 , 长度大多及于腰间 , 配腰带 , 可突出女性身材 。 也可内穿 , 内穿时长度稍短 。
上下连属 , 又称为深衣制 , 深衣制即为袍 , 从现代来看可以指连衣裙或者衣身较长的最外面一层服饰 。 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 , 既能遮蔽上身 , 又能遮蔽下半身的衣服称为上下连属式;其中最典型的是深衣 , 制作时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制 , 腰部缝合而成 , 裁制时有严格的形式和尺度规定 , 不同朝代的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 有直裾和曲裾之分 , 两者在结构和穿法上有所不同 , 袍服、大袖罗衫、褙子、旗袍等属于上下连属制 。
中国古代服饰的风格特征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服饰都离不开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这两种最基本的服饰形制 , 但是各个朝代因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 , 在服饰款式上又有所不同 。
楚汉的袍服从下裳裁剪形状上看 , 袍服分为直裾和曲裾两种 , 楚国时期直裾袍服占主流 。 那个时期不管男服还是女服 , 腰部近乎贴体 , 衣身呈直筒型 , 袍身瘦小 , 左领覆盖于右领之上 , 即为右衽 , 袍服的腰部用一根很宽的腰带进行收腰处理 , 袖筒肥大 , 袖口相对于袖筒较小 , 这种形制后来被汉代的袍服所借鉴 。 楚国人敬鬼好巫 , 崇日尚赤 , 因此把这些元素也应用到他们所穿着的服饰当中 。 楚袍视觉呈现出一种南方山川迤逦、风光奇瑰的风格;服饰的色彩搭配上具有强烈的 。
汉代服饰给人一种浪漫浑朴、壮阔豪放的感觉 。 汉代服饰的主要特点为:外衣的衣领较大 , 将里面穿的衣服露在外面 , 后领向后弯曲 , 即便穿上外套 , 也能看到中衣的领型;里料均白色布料制作;袖口宽大;腰带的设计制作较为考宄 , 通常用玉来装饰 , 作为身份的象征;衣服的长度至地面 , 不露脚或是微露双足 。 汉代女性比较流行的穿着为曲裾深衣 。

脉络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脉络和特征变化
文章图片
古代服饰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有两种 , 体现了古代人们追求闲适、平淡的生活态度 , 的、宽松的、遮羞的造型不仅体现了大国的雍容气度 , 也体现了中国女性的端庄、含蓄之美 。
中国一直以来被外界赋予“衣冠之国”的美称 , 中国古代服饰款式绚丽多姿 , 各个朝代都独具特色 , 寓意丰富 。 建立在这些背景的基础上中国的传统服饰呈现出最基本的两种形制: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 。 上衣下裳的服饰类别主要有:襦、袄、衫、半臂、比甲、马甲;属于上衣下裳类别的服饰主要有:袍服、大袖罗衫、褙子、旗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