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广场舞,“碰撞”中跳起来

很多人笑称 , 广场舞是中国的一大发明 , 是一种极易实现“人传人”的“中老年街头文化” 。 这话对 , 但也不全面 。
广场舞作为一种乐观、开放的群众文化项目 , 迅速得到推广 , 甚至还传播到了大洋彼岸 。 不过 , 时至今日倘还说这项活动是“50后”“60后”大妈的专利 , 恐怕是个“误会” 。 当下的广场舞 , 内容多样、花样翻新、元素时尚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踏着轻快的舞步参与进来 。
不可否认的是 , 与热情动感的律动相伴的 , 还有始终未彻底解决的噪音扰民、争抢场地等问题 。 长久以来 , 这个“疙瘩”没有彻底解开 , 甚至矛盾、纠纷频发 , 不时引起争议 , 给广场舞平添了不少负面评价 。
误会是可以讲明的 , “疙瘩”是可以解开的 。 “讲明”和“解开”的方法 , 定不是任由其野蛮生长 , 也不是一概讨伐 。 那么 , 如何在这两者中寻找平衡呢?
集体主义文化的回归
下了大雪 , 大妈上了热搜 。 近日 , 在辽宁本溪 , 几位大妈铁锹开路 , 自发清理小区过膝积雪 , 腾出一块长方形空地 , 随后便放开音响 , 在大雪中纵情起舞 。 一众网友不禁感慨:“太狠了!真是宇宙不重启 , 跳舞不停歇 。 ”
何止在东北 , 不论是大都市 , 还是小乡村 , 只要有场地、有音乐、有兴致 , 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广场舞展示的舞台 。
“广场舞能成为一些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得益于它特有的优势 。 ”济南一社区老年学校舞蹈教师徐畅认为 , 一方面 , 广场舞多为群众自发组织 , 无需专业的场地和装备 , 举办和参与的门槛都低 , 不会带来太多经济支出的压力 , 讲求的是“想来你就来”“跳到高兴为止” , 充分尊重了参与者的个体诉求 , 有吸引力 。 另一方面 , 广场舞背景音乐多是当下最流行的热门歌曲甚至口水歌 , 绝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快速接受并跟拍融入 , 而且编排的舞蹈结构、步法也都基本照顾到了大多数缺少舞蹈基础的业余爱好者 , 强度低、简单易学 , 几乎人人都能快速上手 。 “任何人对于广场舞的舞台效果评价都是开放的 , 甚至无关乎难度、艺术性或整齐度 , 只要跳的人畅快 , 看的人开心 , 就是成功的 。 ”她说 。
据统计 , 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已经过亿 , 40岁至65岁的中老年人是广场舞大军中的“主力” 。 当下 , 人们对身心协调发展的认同感陡增 , 对自身健康状况更为重视 。 而广场舞正是能够放松全身多关节的有氧运动 , 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有很明显的效果 。 所以人们很容易把广场舞的健身功能当成它盛行的根本原因 。
但其实不然 。 济南市建新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广场舞组织人李森坦言 , 中老年人爱跳广场舞 , 其实是“沉迷”那种热闹的氛围 。 一方面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让随迁老人、进城老人面对一种较为疏离的邻里关系 , 有强烈交流意愿却面对社交“壁垒” 。 而广场舞对加入者不设限 , 氛围热烈友好 , 搭建的“文化圈层”生动而丰富 , 这种因舞结缘的新型社交关系 , 大大驱离了人们的孤独感 。
消解孤独感的背后 , 其实彰显了广场舞的集体主义文化基因 。 中国人本就有着集体活动的自觉意识和固有习惯 。 集体舞是长久以来我国劳动群众歌咏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 1942年 ,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掀起的秧歌运动如是;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如是;改革开放后 , 交际舞、迪斯科的风行 , 让群众舞蹈有了更轻巧、灵动的呈现 , 丰富了齐舞的“形” , 对“集体表达”这个“核”没有弱化 。 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 , 工作中生活中娱乐中 , 都携带着“集体主义”的“基因” , 哪怕在愈加彰显个体诉求的当下 , 他们也要完成一种“反向输出” 。 因而 , 有不少学者认为 , 广场舞可以视为集体主义文化在当下的回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