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今年世博会,阿拉伯风这样吹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任寒飞】阿联酋世博会是首次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 与会的许多国家在展示各自文化和理念的同时也不忘向东道主致敬 , 在本国世博馆的设计中融入阿拉伯建筑和文化元素 , 展现文化融合的愿望:日本等国家的场馆采用马什拉比亚花窗元素 , 让人联想到蒙着面纱的阿拉伯少女在凭窗远眺;芬兰国家馆“雪之角”外观如覆盖着白雪的沙漠帐篷;奥地利馆形如作为粮仓的土屋 , 向有5000年历史的沙漠建筑“风塔泥屋”致敬……

世博会今年世博会,阿拉伯风这样吹
文章图片

马什拉比亚花窗有浓郁阿拉伯风情
马什拉比亚花窗是一种木质或石质的伊斯兰风格窗子 , 有着繁复如藤蔓缠绕的花纹 , 在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 。 马什拉比亚花窗主要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 它不挡风 , 不影响建筑内外的空气流通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障房屋的私密性 , 尤其是家里的女眷 , 可以透过窗户看外面 , 而外面的人却看不到屋内的情景 。 这是因为房间内外的明暗不同 。
阿拉伯国家的一些现代建筑中 , 也常能见到马什拉比亚花窗 。 比如迪拜购物中心苹果店 , 就在外立面建了一圈用碳纤维制成的可以推拉变形的马什拉比亚花窗装饰 。 白天用它遮阳 , 同时不影响顾客观看户外的景色 , 阳光透过花窗投下的独特花纹 , 增添了空间的灵动活泼;晚上将花窗装饰收起来 , 店内的阳台一下子就与外面的灯光喷泉和夜色融为一体 , 如梦似幻 。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安巴尔塔双子楼的外立面也采用了立体化的马什拉比亚花窗设计 。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日本馆的外观设计也源于马什拉比亚花窗 , 而且日本设计师将花窗与日本的传统折纸艺术结合在一起 , 白色的遮阳外立面立体而生动 , 似要随风起舞 。
加拿大国家馆的外观整体为鼓状木质结构 , 外面还围了一圈细密的木栅栏 , 这个馆融入了两个阿拉伯元素 。 外立面的灵感来自马什拉比亚花窗;鼓的形状则是受阿拉伯手鼓的启发 , 这是阿拉伯人表演歌舞或讲故事时常用的乐器 。 加拿大住宅采用的木质结构与马什拉比亚花窗和阿拉伯手鼓融合 , 连接了加拿大文化与阿拉伯国家文化 。
此外 , 整个世博会三个宏伟的主入口也是在马什拉比亚花窗的基础上进行了简约且充满未来感的设计 , 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
贝都因帐篷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
芬兰国家馆名为“雪之角” , 其外观如沙漠中一顶覆盖着白雪的帐篷 , 巧妙地将中东风情与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景色融合在一起 。 展馆入口就是“帐篷”掀起的一角 , 整个设计简洁而引人遐思 。 另一个欧洲国家瑞士的场馆也是受到贝都因帐篷的启发而设计的 , 将瑞士迷人的雪山、湖泊与沙漠帐篷合为一体 。
贝都因人被认为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 而帐篷是这个游牧民族的传统居所 。 在当地语中 , “贝都因”意为“住帐篷” , 所以贝都因人也被称为“住在帐篷里的民族” 。 贝都因人习惯住在毛毡帐篷中 , 他们依赖骆驼过着游牧生活 , 安营住宿非常简单 , 帐篷一搭 , 便是住处 。 时至今日 , 不少居住在城市中的阿拉伯人依然喜欢在沙漠中置一顶帐篷当作别墅 , 每逢节假日就带着家人、呼朋唤友到自家帐篷欢聚 , 在星空下、炉火旁给孩子们讲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 重温先辈的游牧生活……可以说 , 帐篷始终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家园 , 帐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连接起了阿拉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帐篷式的建筑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也很常见 , 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国际机场从外面看起来就是一座座连绵的帐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