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80年代,全国风靡的“的确良”,因何销声匿迹?停产原因很现实( 二 )


为了满足人民对化纤衣物的购买需求 , 从60年代起 , “的确良”先在京津沪小批量生产 。 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 , 只能靠进口涤纶纤维来研发“的确良” , 成本较高 。 所以生产出来的成品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创汇 , 比如北京生产的冰山牌漂白“的确良”、天坛牌衬衫等 , 只有剩下来的一小部分在大城市销售 。
老百姓的生活 , 无非“衣食住行” , 穿衣位列第一位 。 “的确良”进入中国后 , 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老百姓的穿衣难问题 。 虽然价格要比纯棉的衣服贵上一些 , 但是因为它经久耐用 , 一件能顶原先的三件 。 最为重要的是 , “的确良”按照打折价收取布票 , 对布票稀缺的家庭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
直到70年代 , 国家才有能力和决心大手笔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石化装备 , 大力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 。 1972年2月5日 , 《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经过层层审定报送周总理和毛主席 , 又经过多轮论证 , 最后决定将最大的一套化纤项目落户辽阳 。 那一时期的辽化工地 , 无论是在标语牌、广播中 , 还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 随处都能看到、听到“只要骨头不散架 , 就要拼命建辽化”的铁血誓言 。

年代 80年代,全国风靡的“的确良”,因何销声匿迹?停产原因很现实
文章图片
辽化建设者们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 , 团结拼搏、历经磨难 , 克服了各种困难 , 终于在1979年1月生产出了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 , 并在1981年9月试车成功 , 宣告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块“的确良”正式诞生 。
【年代 80年代,全国风靡的“的确良”,因何销声匿迹?停产原因很现实】虽说第一块“的确良”是在辽化诞生的 , 但是我国公认的“的确良之父”却另有其人 , 就是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基地——仪征化纤工程的项目总负责人蒋士成 。
1978年 , 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 , 蒋士成主持规划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工厂50万吨/年、最大单线产能200吨/日的聚酯装置 , 以及24万吨/年、单线产能50吨/日的涤纶短纤维装置 , 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 他带头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 , 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 极大推动了我国聚酯和化纤工业的发展进程 。
与此同时 , 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也纷纷拔地而起 , 加紧生产和研发 , 在全国化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 物美价廉的国产“的确良”迅速崛起 , 全面占领市场 。
在此之前 , “的确良”也不是普通人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 需要你有本事弄到“内部名额” 。 如果想靠运气排队买到“的确良” , 那你可得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 , 据说当年为了买一块“的确良”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 , 甚至还发生过柜台被挤碎的险情 。
因为一“良”难求 , 最先穿上“的确良”的都是家境好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 。 这很好理解 , 他们每天的工作都需要跟人打交道 , 所以更加注重自己的“门面建设” , 相比于重复性劳作、工作环境又相对封闭固定的工人来说 , 更舍得在衣着打扮上进行投资 。

年代 80年代,全国风靡的“的确良”,因何销声匿迹?停产原因很现实
文章图片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的确良”的飞速发展居然兴起了一波“参军热”和“军嫂热” 。 因为在“的确良”里 , 军绿色的军便服是最受欢迎的门类 , 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喜欢这身“国防绿”选择参军入伍 。
“的确良”军服当中 , 普通战士的上衣只有两个口袋 , 而排级以上干部的上衣有四个口袋 , 所以人们对穿“四袋军装”的人都高看一眼 , 很多女青年更以嫁给军人 , 成为军嫂为荣 。 当时如果哪个姑娘跟穿着“的确良”军装的军人逛街 , 一定会收获迎面而来的一串串艳羡目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