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为什么过去的书桌上总会压一块玻璃?( 二 )



玻璃为什么过去的书桌上总会压一块玻璃?
文章图片

肖尔斯制作的木制打字机模型 。 来源/网络
19世纪中期 , 美国和欧洲涌现出了许多打字机专利 。 不过 , 那时的打字机只是在小范围使用 。 直到1895年 , 美国安德伍德公司推出了商用打字机后 , 打字机才在西方办公室真正推广开来 。 因为打字机方便、实用 , 不到20年间 , 每个美国白领办公桌上都有一台打字机 。
这么好的技术 , 当时中国的办公室是不是也用上了呢?
很可惜 , 没有 。 不是我们不想 , 是打字机实在有点“水土不服” 。 诞生于西方的打字机很适合简单英文字母的输出 , 而汉字是方块字 , 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 不能直接用 , 那就改良吧 。 就这样 , 艰辛的打字机本土化之路开始了 。
民国时期 , 中国的许多发明家都尝试过制造中文打字机 。 比如 , 20世纪20年代 , 商务印书馆就曾推出过一台中文打字机 。 只是它有点笨拙 , 不太好用 。 这款打字机用的是康熙字典的检字法 , 每次找字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 同时 , 它的常用键盘里只有两千多个汉字 , 每次遇到不太常见的字 , 都要从备用键里找 , 十分麻烦 。 想要熟练使用这款中文打字机 , 还得做好小半年熟悉机器的准备 。
打字机的高效极大地刺激了文字工作者的发明欲望 。 作家们也开始上手研究中文打字机 , 比如文学大家林语堂 。 1936年 , 林语堂来到美国 。 他惊叹西方的印刷工艺 , 他在自传中写道:
机器印刷已进步到这样程度 , 我们做梦也没梦到 , 感慨而又感慨 。 (《林语堂自传》)
因此 , 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发明一台中文打字机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经过几年的钻研 , 林语堂发明了一款新式中文打字机——明快打字机 。 与之前的中文打字机相比 , 明快打印机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 它是一个不需看键盘就可以打字的打字机 。 多好的发明啊!但可惜 , 因为国内战火正在蔓延 , 所以没有人愿意投资制造这台打字机 。 明快打印机也最终没能在中国推广 。
那时的中国 , 办公室文员主要的输出工具还是笔 。

玻璃为什么过去的书桌上总会压一块玻璃?
文章图片

林语堂与他发明的中文打字机 。 来源/网络
02
钢笔取代毛笔 , 玻璃成标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办公室的书写工具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钢笔取代了毛笔 。
不用感到意外 。 钢笔与毛笔的大战 ,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 。 其实 , 钢笔从发明到大规模使用 , 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 它的诞生过程融合了许多发明者的智慧 。 最早的钢笔有漏墨的问题 , 所以用的人不多 。 但后来 , 1884年 , 路易斯·沃特曼(Lewis Waterman)对钢笔进行了改良 , 解决了这一问题 , 钢笔便迅速在办公领域流行 。

玻璃为什么过去的书桌上总会压一块玻璃?
文章图片

路易斯·沃特曼申请了钢笔“槽形供墨”的专利 。 来源/网络
二十世纪初 , 粉笔、铅笔、钢笔开始陆续传入我国 。 因为钢笔书写流畅 , 设计时髦 , 所以它很快“侵占”了软笔在书写领域的地盘 。 民国时期 , 国人对硬笔越来越重视 , “如果在现在时候学习写字仍和从前一样 , 只用软笔不用硬笔 , 实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 ”(《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试验结果》)与此同时 , 官方也接纳了这一技术的革新 。 民国时期 , 一些重要的外交、选举场合中 , 官员们在文件上签字也会使用钢笔 。 但客观地说 , 因为钢笔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 , 所以大众对钢笔还是持保守态度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钢笔都是与毛笔并存使用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