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自凉 这对父子,通吃全球自行车市场大半个世纪( 二 )


在他的主导下 , 公司在1957年开发出了内三速变速器 。 这种位于车轴内部的变速器可以根据车速自动调节档位 。
它凭借可节省体能、不易损坏的优点在日本和欧美国家迅速普及 , 业务蒸蒸日上 。
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 正在悄然向禧玛诺袭来 。
02、抵御寒冬的独门绝技
紧接着 , 大约从1960年到1975年 , 全球自行车产业却进入了衰落期 。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 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 , 家用车在发达国家开始迅速普及 。
曾经的白领们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 , 有说有笑上下班的景象不再 , 取而代之的是马路上拥挤的小轿车 。
《自行车的回归》一书描述了这种断崖式下跌:
1952年到1973年 , 英国自行车使用率下降了84%;德国柏林1974年的自行车使用比例仅为1955年的10% 。
自行车市场的萎缩也给上游零件生产厂家带来毁灭性打击 。
不过 , 处在生死边缘的禧玛诺 , 竟然凭借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转危为安 。
1958年 , 岛野庄三郎出国考察 , 在一个国际贸易展览会上看到了西德的冷锻技术 。
他当即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们也要研发自己的冷锻技术 。 ”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 大家都觉得他太疯狂了:“作为一家小企业 , 如何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基础工艺研究?”
毕竟 , 冷锻通常是由大型钢铁企业、汽车企业 , 或者科研机构来完成 。
但是岛野庄三郎坚持要搏一把 。
所谓冷锻 , 是直接在常温下把金属锻造成零件 , 相比热锻 , 具有低成本和高精度的优势 。
一方面 , 热锻需要大量燃料来加热 , 高温会让厂房环境变得恶劣 , 工人健康也受到很大影响 。 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
另一方面 , 热锻零件由于热胀冷缩 , 尺寸会发生变化 , 这会大大影响零件的制作精度 。
正因如此 , 岛野庄三郎在1958年毅然决定要研发冷锻技术 。
但他并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这项技术研发成功 , 于1958年9月抱憾去世 。
4年后 , 禧玛诺的冷锻技术终于获得成功 , 并投入应用 。 这期间公司先后攻克了压力机力量不足、模具容易损坏、零件锻造过程中变形等技术难题 。
有了冷锻技术这一“杀手锏” , 禧玛诺的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大大优于竞争对手 , 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 这让它得以在日渐萎缩的市场环境下 , 始终保持一席之地 。
庄三郎的赌注压对了!
1962年以后 , 禧玛诺在冷锻技术上不断提升 , 进而发展出高精度冷锻技术 , 实现了对自行车零件微米级的精度控制 。 这也是禧玛诺被称为“自行车界英特尔”的重要原因 。
直到今天 , 冷锻依然是禧玛诺的镇山之宝 。
03、子承父业 , 发扬光大
进入70年代 , 随着发达国家反消费主义浪潮涌现 , 以及环境污染、城市交通等问题日益严重 , 自行车又成了环保的旗帜和象征 。
当时 , 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自行车环保组织 , 各国政府也开始提倡绿色出行 。
1978年以后的五年内 , 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自行车使用率回升高达30% 。
经历过严冬后生存下来的禧玛诺 , 其行业头部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
1975年 , 它营业额达到140多亿日元(约8亿元人民币) , 但它这时还只是行业老三 。
接下来在第二任领导的率领下 , 禧玛诺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称霸之路 。
岛野庄三郎去世后 , 儿子岛野尚三继位 。 岛野尚三是一位极具国际视野 , 对经济学理论有深入研究的企业领袖 。
他也被誉为禧玛诺的中兴之祖 。
自行车产业尚未回暖的1975年 , 岛野尚三接受采访时 , 曾前瞻性地指出:“在重工业发展的中后期 , 自行车将重新焕发生机 , 将不再以交通工具为主 , 而是以休闲、运动工具为主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