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收纳的艺术(连载一)( 二 )


箱子虽小 , 可背后所蕴藏的竹编文化确是中国一代又一代手艺人技艺的传承 , 智慧的结晶 。
竹编箱
【年代】:民国时期
【用途】:多用于盛放杂物
【馆藏】:北京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证明 ,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 , 便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 。 在实践中 , 发现竹子干脆利落 , 开裂性强 , 富有弹性和韧性 , 而且能编易织 , 坚固耐用 。 于是 , 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
殷商: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 , 样式多了起来 。
春秋战国: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 , 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 , 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 , 编织也日见精细 。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 , 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
秦汉: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 。 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 , 据专家分析 , 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 。
唐宋: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 。 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 , 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 。 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 。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 , 游街窜巷上门加工 。 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 。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 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 。 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 , 汇集起来已经有150余种编织法 。
20世纪50年代以后 , 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 , 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 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也大量涌现 。
21世纪以后 , 竹编工艺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出现滑坡 , 其编织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然而 , 也有不少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追求新的艺术 , 新的作品在缓缓冒尖 。
一针一线 , 一粒一米 , 一衣一裳 , 皆需盛放 。 针线笸萝 , 篮子 , 竹编箱……都是中华儿女对生活的热爱 , 技艺的传承 , 文化的弘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