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龙红紫娓:首个登上《Vogue》的彝族设计师( 二 )


民族文化是根
采访地点选在西昌古城南门大通楼 , 这处始建于明代建昌卫的城垣 , 历经风雨沧桑600多年 , 如今成为西昌历史文化景观 。 斑驳的城墙作背景 , 龙红紫娓身着一件中长飘逸黑色外套 , 款款走来 。
龙红紫娓喜欢有文化底蕴与气息的一切 。 当初选择读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 看中的一是文化古都 , 二是俄语立校 , 那几年她阅读最多的是俄国作家作品 。 大学期间 , 她有一年到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院做交换生 , 非常枯燥的语言学习却让她在莫斯科找到了快乐 , 听音乐剧 , 看画展 , 陶醉在艺术中 , 看到什么都是美的 。 毕业论文她讨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
大学时光开心的事 , 还有做过摇滚乐队“支离” , 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 4个伙伴 , 经常去酒吧演出 , 出过一张专辑《紫色隧道》 , 10首歌 , 龙红紫娓担纲作词和主唱 。 重金属声音的震耳欲聋、牛仔衣上有很多拉链 , 是她在乐队时喜欢的时尚 。
毕业到北京工作一年 , 在一家科技杂志做编辑;回昆明进入云南日报社 , 从文字采访人员做到经营管理层 , 五六年时间很快 , 厌倦的情绪来得也快 。 “家庭很传统 , 我却很反叛 , ”她心直口快 , “当时我特别有冲劲 , 想到有很多事要去做” 。 尽管收入颇丰 , 但她并不眷恋 , 必须“纵身一跃” 。
把当时的境况形容为“逼到绝境”的龙红紫娓 , 热爱时尚 , “想去全球最好的时尚学校看看” 。
2015年 , 她如愿考入伦敦时装学院 , 一年半后硕士毕业 。 雅思考试获得7分好成绩的学霸 , 刚开始听课也很吃力 , 专业词语太多了;压力蛮大 , 全班20余人 , 中国留学生6人 , 教学模式开放 , 讨论必须要有理性分析 。 那里强调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 人的成长很快 。
因为祖籍在凉山 , 又有家人和许多亲戚在凉山 , 2017年回国以后 , 她开始每年到凉山各县采风 。 那是她的心灵寄托 , 是她的灵光乍现 。 “有一次从美姑县回来 , 路遇堵车停在边上 , 正是夕阳西下 , 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姑娘 , 赶着羊群回家 。 她的家在山的那边 , 山的形象就在眼前 , 我突然觉得有陌生女性的柔软 , 我感觉捕捉到了一些元素 。 ”龙红紫娓介绍 , 以后就有了“软山” 。
每次采风 , 龙红紫娓团队的几个人十分专注 , 采访、拍照、录像、做设计、做记录和整理 。 除了收集创作素材 , 采风的另一个目的是寻访当地优秀的手工匠人 。 “软山”从创立之初 , 就立志和当地优秀的手工匠人合作 ,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 通过对设计进行当代化创新 , 让日渐消逝的传统技艺得以保护的同时 , 赋予传统技艺新的语言和表达 , 从而引起更多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技艺的重视与欣赏 。
蕴含彝族文化的饰品令人眼前一亮 , “那才是根 , ”龙红紫娓明白 , “对民族文化真正的看重 , 不是发现一个新地方 , 而是新的视角” 。
国际时尚是流
抱持理想必须与市场的现实对接起来 。
一个偶然 , 龙红紫娓将彝族人平常佩戴的珠子 , 改造为一颗银质细致镂空的珠子 , 层层柔和的弧线中 , 有一种古典的韵律 , 总重却只有11.7克 , 轻灵优雅 , 被她亲切地称为“小灯笼” , 竟一炮走红 。
有了“软山”第一个系列的广受追捧 , 以后的时尚征伐前程似锦 。 另一件耳饰作品 , 来源于彝族夜观星象的传统 。 “Star”(流星)“Naked Cloud”(流云) , 闪耀的群星被简化 , 小圆盘上丰富的层次仿佛夜空的星光 , 在不同的组合中 , 幸运星既浪漫深邃 , 又精致古典 。 在接受《Elle》的采访时 , 她提到自己偏爱的设计 , 是一款名为“Mercy”的身体链 。 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男性佩戴的“英雄带” , 黑色布带上缀满用银或者砗磲做成的圆形装饰 , 设计师则运用淡水小米粒珍珠 , 不经打磨而保留自然的真实美感 , 展现灵动的女性气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