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引领唐装潮流的阿玛尼和纪梵希——胡服!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 , 自北齐以来 , 乃全用胡服 。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 , 皆胡服也 。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今世之服 , 大抵皆胡服 , 如上领衫、靴、鞋之属 。 先王冠服 , 扫地尽矣 。 ”
朱子所说的“上领衫”“上领服” , 就是“盘领袍”的前身 , 在北齐时代最初出现的时候 , 这种上衣确实是“窄袖”的“短衣” 。 与中国传统的大袖宽衣不同 , 胡服的特点如沈括所说 , 其形制处处都是为了便于骑马、射箭、在草原上跋涉而设计 。
这种上衣最特殊之处便在其领式 , 唐宋时称为“上领” , 明代则称为“团领”“盘领”或“圆领” , 是将领口挖裁成紧绕脖颈的圆形 , 纽扣的结扣处在两肩头 。 如此的形式显然是为了防止风沙从领口灌入 , 另外 , 一旦天气转热 , 解开肩头的纽扣 , 将一对“上领”外翻 , 便形成敞开的“翻领” , 犹如今日西装的翻领 , 这样一来 , 就可以散热透汗了——因此它也是中国服饰传统中唯一有翻领的衣式 。
【服装|引领唐装潮流的阿玛尼和纪梵希——胡服!】
服装|引领唐装潮流的阿玛尼和纪梵希——胡服!
文章图片
唐扬州大都督韦浩墓壁画
也是在上领袍、衫上 , 为了骑马的方便 , 开创性地引入了可能是从波斯传来的“开衩” 。 纽扣、开衩 , 这些在秦汉服饰中从不曾有的元素 , 逐渐变幻为中国传统服装上闪闪生光的亮点 , 而其最初出现在上领袍、衫上 , 都是为了服务于马背轻驰的便利 。
此外 , 北方寒冷的气候也也为胡服留下了印记 , 比如说小口袖、小口裤、皮靴 , 这些都是出于保暖的考虑 , 与汉服的特点截然不同 。 胡服长靿靴也是后来“皂罗靴”的源头 。
胡服的另一个标志 , 就是扎在上领袍腰间的皮带 , 此皮带 , 最初是一种形制特殊的“蹀躞带” , 即皮带上嵌有一个个金属銙环 , 装缀细长皮带 , 这些垂带上可以挂佩刀、箭囊以及各种随身所需的小物件这也恰恰是适合游牧生活的一种携物方式 。
入唐以后 , 农业社会的定居生活方式成为常态 , 人们无需在腰带上携挂日常物件了 , 銙环便逐渐化身成华贵的饰牌 , 然后演变成为我们更为熟悉的“玉带” 。
从唐代一些壁画中 , 我们很容易找到“蹀躞带”的存在 , 而唐代时尚女性以着胡服为美 ,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 便是腰间的一条革带 。
在北朝后期 , 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头饰“幞头” 。 按《隋书·礼仪志》的观点 , 幞头倒是来源于“汉衣冠”——前身是东汉以来的幅巾 , 即方头巾 。 (不过 , 孙机先生认为 , 幞头是由鲜卑帽改进而成 , 因此仍然是“胡服”的一种)

服装|引领唐装潮流的阿玛尼和纪梵希——胡服!
文章图片
携婴饲鸟出行图(局部)
唐 景龙二年(708年)
一男装侍女 , 头戴幞头 , 身穿翻领长袍 , 下着波斯裤 , 足蹬软便履 。 袍领、袖口和前襟都绣有华丽的花边 。 右手提一小笼 , 左手怡然自得地给肩上的鸟儿喂食 , 颇有情趣 。

服装|引领唐装潮流的阿玛尼和纪梵希——胡服!
文章图片
蹀躞带胡服女立俑
唐 开元十二年(724 年)
头梳双髻垂于两侧 , 头顶及右髻上残留描金的花饰 , 朱唇轻抿 , 面带微笑 。 内穿半臂 , 外罩圆领对襟胡服 , 下端露出红色小口裤 。 足蹬翘头锦履 , 腰束黑色蹀躞带 。 唐代上层社会的“好胡”之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 , “胡酒”“胡舞”“胡乐”“胡服”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 。 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方便活动 , 受到唐代女性的喜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