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朋友患上乳腺癌后,她做了一款特殊的内衣

于晓丹设计的这款特殊内衣终于赶在七月初上线了 。 离她第一次萌生这个想法 , 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 。 在这期间 , 她和团队从调研开始 , 设计、测试、改动、测试、改动……循环打磨了无数次 。
在网店里购买内衣的顾客来自天南海北 ,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乳腺癌患者 。 很多人挺过了病痛的折磨、失去乳房的绝望 , 新生的大门正重新朝她们打开 , 她们试图在这里找到一件遮掩伤疤 , 治愈自己的武器 。
这个夏天 , 这款乳腺癌术后内衣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 于晓丹和团队为这个计划起了一个富有艺术感的名字——“零次波动” 。
于晓丹曾是著名小说《洛丽塔》中文版译者 , 后来半路转行当上了内衣设计师 , 在纽约一待就是20年 。 在麦迪逊大道的内衣圈闯荡多年后 , 她回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
时间倒退到2019年 , 外科医生的一次咨询让她开始注意乳房切除者群体的隐秘需求 , 她踏入自己从未涉足的领域 , 开始思考怎么做一件适合这些患者的内衣 。 受疫情影响 , 这件内衣的诞生之路一波三折 , 直到今年春季 , 才陆续在一些城市开展了试穿活动 。
6月一个闷热的午后 , 南都采访人员在北京的工作室见到了于晓丹 。 因为整个上午都在与患友沟通 , 她说话的嗓音略微有些嘶哑 。 相比之前相对自由的“小作坊”模式 , 她坦言 , 决定做这个项目后自己更加忙碌了 。
在于晓丹看来 , 许多术后患者都渴望回到“正常人”的状态 , 而内衣是帮助她们重建自我的心理医生 。

内衣|朋友患上乳腺癌后,她做了一款特殊的内衣
文章图片

于晓丹在为患者试穿这款特殊内衣 。 (受访者供图 , 下同)
她们没有一款合适的内衣
从1996年跑到纽约学设计开始 , 于晓丹在国外一待就是20年 , 她曾供职于纽约知名内衣公司 , 深谙欧美内衣市场的秘密 , “但那些日子里和国内联系很少 。 ”于晓丹说 。 直到2017年回国成立工作室后 , 她开始深入了解国内内衣市场 , 在北京举办素人内衣秀 , 还开拓了电商之路 。
2019年 , 一位美国外科医生找到于晓丹工作室 , 问她是否能为中国做过乳腺癌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设计一款术后文胸 。 这位医生在北京的一家国际医院专做乳癌切除手术 , 发现患者术后因为没有合适的内衣 , 要穿很久的绷带 。
不过 , 于晓丹在之后调研时发现 , 从手术结束到拆线 , 只有数周时间 , 对于大多数中国女性患者来说 , 绷带是这个阶段的必需 。
没有合适内衣的问题更多出现在拆线以后 。
因为在已有市场里找不到适合她们皮肤和肢体机能状况以及审美需求的内衣 , 许多人在拆线后选择维持原状 , 又或者自己动手 , 在之前的普通内衣上、背心的内侧缝上一个小兜 , 填充各种织物 , 或者放上硅胶义乳 。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 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 , 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人数达226万例 , 在中国 , 更多女性在患癌后选择进行单侧或双侧乳房切除 。
“我们是首选保乳 , 但乳房切除的比例还是很高 , 年轻患者保乳的需求更大 。 ”武汉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医生杨青峰说 。
面对敏感的伤口、胸部大面积洼陷、单侧乳房切除后造成的身体不平衡 , 这些自制的“术后内衣”无论是材质还是形态 , 都在提醒患者已经失去乳房的残酷现实 。
如今国内乳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已经超过80% , 在漫长的日常恢复生活里 , 许多患者也像普通人一样 , 在寻找兼具舒适度和美感的内衣 。 于晓丹曾在北京做过一场素人内衣秀 , 想让普通人都有合适的内衣穿 ,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 她觉得应该为她们做点什么 。 但计划启动后不久 , 就碰上了新冠疫情的爆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