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从傅宗龙到孙传庭·大明王朝的最后决战( 三 )


天灾?小冰河期
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在世界历史上也不罕见,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西北有些地方是连年大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
每当天下大乱之时,乱世法宝:枪与粮!
这时这老百姓就是跟这粮食走的,没活路了,就造反了,这农民造反其实风险极高,只有认定自己左右没活路,就只好反了!
这农民军到了各地,甚至不用直接到你家门口,你就会自己带着家小,打包袱去找农民军,乱世之下苛捐杂税不增反减,更惨的是连年大旱,老百姓没活路了,只好参加造反,好歹有口饭吃,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他们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总能重新聚起一帮饥民,再战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
这阳明先生就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到了,当初阳明先生去江西剿匪,大败贼寇后,周围的将领都得意忘形,但阳明先生却一言不发,默默地走,旁边人问他 。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这农民起义的根源就是老百姓没活路了,一味地镇压根本不解决这个问题,造反的念头依然存在于百姓心中,只有让他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社会才能稳定,逆贼才会绝迹 。
人祸?腐官恶绅
这大明王朝经过前几位皇帝的折腾,从上到下早已是腐朽不堪,这清官简直是凤毛麟角!
这有一次崇祯皇帝批了十万担粮食赈灾,结果到了地方,就剩五千担了!后来崇祯皇帝亲自一查才发现,这十万担赈济粮,还没出京城就被户部官员拦腰斩了一半,就剩五万担了,在逐级官员、乡绅的剥削下,到了地方,就只剩五千担了 。这十万担也只是缓一缓灾情,这五千担就是杯水车薪 。
这百姓在如此天灾人祸之下还有活路吗?只好起义造反 。
这崇祯皇帝在杨嗣昌提出增收剿饷(就是专门用于围剿农民军的税收)后,这崇祯皇帝心知肚明,这全国百姓的赋税已经很重了,在征收剿饷只会让更多人不堪生活的重负,而造反 。
他让王公大臣们捐饷,而这些守财奴根本不把国家兴亡放在首位,一个个装穷,无人搭理崇祯皇帝 。
而崇祯皇帝的内帑,来源有限(主要靠皇庄收入,而且要养活太监、宫女、侍卫,开销也大 。)而且也所剩无几,如同杯水车薪 。
这崇祯皇帝只好按照杨嗣昌的计划,征收剿饷 。
崇祯皇帝的无奈:这没钱就没法招募部队,没有部队就没法镇压起义、阻挡清军的铁骑 。
孙传庭——最后的悍将
这孙传庭相貌堂堂,当年不满魏忠贤无道之治,弃官回家不干了,一心服侍老母,以读书为乐 。
当时陕西巡抚叫甘学阔,当初这农民军和明军在城下厮杀时,部下请示巡抚接下来怎么办时,看见甘学阔居然缩在墙角不敢看杀人的场面,让部下哭笑不得,这样一来甘学阔也就丢了巡抚一职 。
这陕西巡抚后来就没人敢当了,因为陕西是农民起义的发源地和重灾区,可不是个好差,有人让孙传庭出任,孙传庭二话没说上任了,此时,卢象升被调走去加强北部边防,这闯王高迎祥就趁机溃围而出到了汉中,想去陕北和李自成会合 。
这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后拿着皇帝给的唯一的六万两饷银,没有立刻招兵买马,而是寓兵于农,守耕结合,拿来种地,有了粮饷,再招兵买马 。
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 。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万三千五百余石 。帝大喜,增秩,赉银币 。———明史?孙传庭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