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屹|董屹:城市更新的创作表达应该有所节制( 二 )


“以章明老师领衔改造的杨浦滨江为例 , 作为工业聚集区 , 有些地方其实从原始条件上来说 , 并不十分理想 , 比如有些被河流阻隔的断点 , 有些地方因为工业建筑的保护 , 保持了原先相对局促的空间格局 , 但这种因地制宜的真实性反倒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杨浦滨江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 。 ”
对董屹来说 , 这样“不完美”的空间才是保有原有印记的城市更新的正确方式 。 “面对这种历史积淀比较深厚的项目时 , 我们要能够控制自己创作的欲望 , 尽量地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环境 , 在这基础上再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改 。 ”
如何才能把握好有机更新的度 , 从而不会掩盖原有的脉络?董屹强调了两点 。 第一是“慢” , 城市肌理是通过漫长岁月的人的活动 , 或者是经济文化的叠加 , 日积月累形成的 。 所以城市更新本身就是件庞杂的系统工程 , 涉及很多方面 , 要知道“从何处来 , 到何处去” , 不管从沟通的角度还是解决问题的角度 , 都需要有足够时间的研究、思考和决策过程 。 第二是“小” 。 城市独特的风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样性带来的 。 所以虽然城市更新本身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 , 但是在实际操作时 , 需要切成很小的点一个一个入手解决 , 关注到每个单体与场景的塑造 ,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护城市风貌 。
做好文化的“壳”
历史环境中的城市更新既不是传统的建筑保护 , 也不是推倒新建 , 在城市更新范围里占比并不大 , 但有其独特性 。 从成都洛带古镇的粮仓改造 , 到南京夫子庙贡院街的保护更新 , 再到后来的豫园商城、韩岭古村 , 董屹一直在思考城市更新的核心价值 。
对于很多人来说 , 城市更新的关注焦点往往是“新”以及“如何新” , 但董屹认为 , 城市更新最重要的其实是留下了什么 , 首先要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 , 哪些是值得去保留的 , 那么在保留的基础上 , 再融入新的业态、新的空间 , 最后把留下来的东西能够融到新的城市生活当中去 。
以南京夫子庙项目为例 , 这里曾有着悠久的科举文化历史 , 但如今已经体验不到那个文化氛围了 , 这些历史类项目的产生和演变往往与当时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 , 差异化决定了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度 。 董屹决定恢复当年的贡院街文化 , 挖掘和保护历史建筑的内在价值 。
董屹认为 , 好的城市更新有几个标准:一是城市文化是不是得到延续 , 二是城市的公共利益是不是得到关注 , 三是使用者面对它是不是有认同感 。
董屹说 , “其实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说 , 我们能做的事情不多 , 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 , 把它文化的‘壳’做好 , 保证这个壳是有承载力的 , 能够承载未来继续生长的文化 , 保持谦卑 , 尊重历史 。 当然我们可以加一些新的东西 , 但正如我之前所说 , 我们要克制表达 , 历史类项目更新的重点不在于创造性 , 在于是否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 , 是否体现合适的文化氛围 , 是否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 ”
【董屹|董屹:城市更新的创作表达应该有所节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