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沟庙会 白云观庙会2018( 三 )


国内有几条以人名命名的河流, 其中胥江是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开挖的人工河, 贾鲁河则是纪念元代贾鲁的治河功绩 。 而萧太后河的名称来源, 却只有民间传说, 正史中并无记载, 在辽金文献中, 也未发现萧太后开凿运河的记录 。 这条河是否真正为萧太后所开凿, 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 。
萧太后桥正名“通运”
辽代, 南京(现北京)城是辽宋对抗的前沿重镇, 不仅有大量驻军, 而且皇帝和达官贵人也经常过来居住, 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 。 需要从辽东及内蒙古、山西等地筹措大批粮食物资运来 。 如辽开泰六年(1017年)南京道饥荒, 朝廷运输云、应、朔、弘等州粮米接济, 可见, 南京(现北京)地区的粮食有时需要西京地区供应 。
辽太平九年, 南京(现北京)地区饥荒, 户部副使王嘉请造船, “募习海漕者”, 以从辽东运粮 。 廷议称道路险远不便, 该计划遂未实行 。 虽然此次从辽东海运漕粮之议没有成功, 但根据文中招募“习海漕者”的记载, 可以推断当时有海运的存在 。 另外, 明人蒋一葵在其所著《长安客话》中谈到了辽代的海运故道, 香河县“境南有大龙湾、小龙湾二水, 夏秋始合流, 经宝坻界入海, 相传辽时海运故道” 。 此段文字所说大小龙湾在香河县境南部, 而清代志书所说萧太后运粮河却在香河县境北部, 这或许是因为河流变化所引起, 按照明嘉靖《通州志略》记载, 牛家务河(即箭杆河)曾在王家摆渡入潞河 。 嘉靖《通州志略》记载宝坻县有“粮河”, “古海运故道也 。 元世祖以越海不便, 塞之 。 今河形尚存 。 ”民国《宝坻县志》记载粮河位置, “在县南五里” 。
根据上述记载, 可以推测辽代曾从辽东海运漕粮至南京(现北京)地区 。 在北京、通州、香河、宝坻一带, 均有萧太后运粮河的传说, 似乎佐证辽代的确曾经开凿过运河以运输海运漕粮 。 宋辽对峙时期, 双方以白沟河为界, 白沟以北为辽南京(现北京)地域 。 南京(现北京)驻扎有庞大的军队, 需要大量粮食供应, 很可能利用海运从辽东运粮至南京(现北京)地区, 这或许是《辽史》当中太平九年所记载的“海漕” 。 当时, 萧太后驻跸南京(现北京), 当是利用南京(现北京)至渤海之间的自然河流, 进行疏凿联通, 直通渤海, 从而把渤海运输线与南京(现北京)河运连接起来 。 据北京社科院尹钧科研究, 辽代漕粮是由海路运至蓟运河河口, 然后转入内陆运河, 由大小龙湾河溯流而上, 至香河县西南境入白河, 继续向西北逆行几十里到达潞县南(今张家湾), 再经萧太后运粮河便可到达燕京 。
在张家湾南城外, 萧太后河上有一座历经沧桑的石桥, 当地居民称其为萧太后桥 。 此桥原为木桥, 因地近码头, 南北客货悉经此桥, 经年累月, 不堪重负, 明神宗敕建石桥 。 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动工, 三十三年(1605)十月告竣, 赐名“通运”, 因此其正名是通运桥, 而萧太后桥之名是1949年后形成的称呼 。 1949年之前, 凉水河从张家湾城南流过, 萧太后河从张家湾城西南汇入凉水河, 通运桥当时跨于凉水河上 。 1949年后, 通县政府治理凉水河, 将凉水河河道从马厂村北改道, 从今张家湾镇村村南流过, 原来流经张家湾城南的河道遂成为萧太后河的下游河道, 萧太后河在瓜厂村北汇入凉水河, 从此通运桥就跨萧太后河之上, 日久天长, 当地居民称其为萧太后桥 。

2020年白沟庙会 白云观庙会2018

文章插图
▍通运桥
萧太后桥为南北走向, 桥身平直, 桥下有三孔, 中孔最大为9米, 两侧券孔为7米, 桥体全长43.3米, 桥宽10米 。 桥身两侧都是一色的青沙岩, 18根望柱上有神态各异、雕工精美的石狮子, 19块护栏板上雕有寓意“保佑平安”的宝瓶状浮雕 。 中孔两边上方的镇水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两面的水势 。 经过数百年的车轧马踏, 桥面留下了几道深深的车辙, 更显古桥的沧桑之处 。 桥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桥的结构还算完整 。 萧太后桥东西两侧均建有为乘客登岸所设的石质平台, 南来的客船都停泊在张家湾城西南角外萧太后河的宽阔处, 然后在此等待登岸 。 河畔有曹雪芹的巨型铜像, 铜像旁边的一块巨石上刻有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手书的“萧太后河”四个大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