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凭借一首诗团聚四川( 二 )
时至如今 , 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同兴镇余家湾村居住的20多户人家 , 才开始将自己是成吉思汗后代的秘密公之于众 , 一时间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
余家湾的余氏家庙
寻亲之路余家湾有着世代相传的余氏家谱 , 家谱之中明确记载了这个家族源于明成化年间 , 而余家湾的村民 , 正是铁木建长子的后代 。 多年以来 , 他们都低调地生活在四川的这个小山村里 , 每一代都会告诫下一代的子孙 , 一定不要忘记寻亲、合家团聚 , 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 。
如今 , 这群成吉思汗的后裔 , 已经在四川生活了整整600年 。 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出蒙古族的特征 , 也不会讲蒙古语 , 不认识蒙古文字 。 但是 , 他们的村子里却还保留着祖辈留下来的蒙古弯刀、写在羊皮上的蒙古文字 , 以及好几套元朝官员的服饰 , 这些也都足以证明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
余家湾的祖坟
建国以后 , 为了寻亲 , 余家湾人多次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示 , 询问是否有人知道“本是元朝宰相家”是哪一首诗 , 何人所作 。
本来历经600多年风霜雪雨 , 余家湾的人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 可令人惊喜的是 , 寻人启事刊登以后 , 余家湾收到了许多人的来信 , 信中都完完整整地对上了“暗号” , 写出了那首只流传于他们家族之间的诗句 , 原来 , 大家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彼此的心愿 。
成吉思汗后人的祭祖大会
于是在余家湾的牵头下 , 来自各地的成吉思汗后人 , 通过这一首诗得到重逢 , 在余家湾团聚一堂 , 于成吉思汗的画像前饮酒祭奠 , 认为成吉思汗的英灵在冥冥之中庇佑着他的子孙后代 。 此后 , 每逢重大节日 , 成吉思汗的后人们总会不远万里地赶来余家湾 , 和家乡等待他们的亲人穿上蒙古传统服饰团聚一堂 。
而那十句让他们得以相认的诗 , 也被特地用汉蒙两族的文字抄写下来 , 供奉在成吉思汗画像一侧 , 作为这段重聚奇迹的见证 。
成吉思汗后裔相聚会议
铁木建与成吉思汗的血缘究竟有多近?当然 , 也有人认为 , 铁木建并不算成吉思汗的直系亲属 , 所以铁木建这一支后人与成吉思汗的联系也不深 。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铁木建到底是成吉思汗的旁系血统还是直系血亲 , 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 因为 , 虽然他的后人声称铁木建是成吉思汗的平辈兄弟 , 但是这一史实在史书之中的记载却相当地模糊不清 , 据四川隆昌余氏族谱《铁改余原由序》记载 , 明朝中期 , 还有铁金余氏后裔认为 , 铁、金余氏原本出自一家 , 天下余姓皆同祖 。
【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凭借一首诗团聚四川】
铁改余氏家谱
铁木建作为南平王 , 更像是成吉思汗的重孙或其他旁系 , 与成吉思汗是带有一点血缘关系 。 但是 , 此说法的蓝本较早记载于南平王铁木健的明代高官余子俊所序的《青神余氏家谱》 。 此谱于民国二十三年曾重新修编过 , 历经数百年后 , 部分资料残缺、与正史记录无法接轨 , 所以原谱对于南平王铁木建的历史定位也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
残破不堪的族谱
在《元代进士辑考》之中就曾记载 , 铁木建在历史上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传说 , 就是“九子十进士” , 说是铁木建四十岁时还没有后代 , 于是他做了很多好事 , 每日祈祷祝福 , 支持了一位癞僧一整年 。 僧人告别他之后 , 他就生下了9子一女 , 小女儿从小女扮男装 , 最终这十个孩子全都科考考中了进士 , 进京为官 , 得以进入元朝朝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