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隐匿64年,三易其姓,75岁被抓,康熙为何食言而肥?( 四 )


朱三太子:隐匿64年,三易其姓,75岁被抓,康熙为何食言而肥?
清军入关后,加大了搜捕力度,毛将军怕牵连自身,给朱慈焕留了一些银子,便独自逃跑了 。朱慈焕当年只有13岁,他一路乞讨,来到祖宗之地凤阳,在凤阳遇到明朝一位王御史 。王御史见到朱慈焕,“执手悲泣,留于其家”,从此,朱慈焕改姓王,改名王士元,和王家的子弟一起读书 。大概过了五六年,王御史病故,王家长子不敢收留朱慈焕,便请他出门 。朱慈焕当时已经是十八九岁,离开王家后,决定出家为僧 。
后游浙,止一古剎,有余姚人胡姓,亦宦裔,偶来寺,与我谈经论文,大诧曰:“子才学如此,何为流于空门?”乃延至其家,改易衣帽,劝蓄发 。
后来,朱慈焕云游到了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遇到一位姓胡的官员,他见朱慈焕才学渊博,一表人才,便劝他还俗,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不过,当时朱慈焕化名王士元,就连他妻子都不知道他是明朝的朱三太子 。
所以,康熙年间多起“朱三太子”案,其实都和朱慈焕无关 。
岳父去世后,余姚一位叫张念的老和尚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起义,朱慈焕大惊,怕朝廷顺势查到自己,这才向妻子和长子说明自己的身份,带着全家躲到山东 。这段时间,朱慈焕短暂的改姓胡,后来又改姓张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李力远相识 。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朱慈焕的身份,他又是如何暴露的呢?原来,在朱慈焕还俗之前,曾对一位庙里的老和尚提及过自己的身世 。后来老僧去世前,曾和自己的徒弟透露过,说朱三太子曾经在某寺庙里为僧 。不曾想,他这位徒弟因为犯事被朝廷抓获,为了将功赎罪,便将这条线索提供出来 。由于朱慈焕两次改姓,又远走山东,官府虽然有线索,但前后却花了20余年,才找到朱慈焕本尊 。此时的朱慈焕,从姓朱,改为姓王,又短暂改姓胡,最后改姓张 。他三易其姓,在民间藏匿了64年之久 。若不是老僧嘴不严,他可能就此消失于史书之上 。
朱三太子:隐匿64年,三易其姓,75岁被抓,康熙为何食言而肥?
朱慈焕被抓后,朝廷先后将近期以“朱三太子”名义谋反的多个头目找来和他相互指认,他们都表示不认识朱慈焕 。可见,朱慈焕虽然隐匿64年,的确没有参与过“谋反”和“复国” 。
五、行三恪之礼,何食言而肥?
面对审问,已过古稀之年的朱慈焕用悲怆的语气说道:
况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吾因年荒米贵,在山东教读度日,居近通衢,密迩京师,尚敢有谋反之事乎?
朱慈焕的意思是说,我已经75岁了,哪有力气谋反 。要谋反朱慈焕,也需要占领城池,囤积粮草,我家中无米,居无定所,哪一点符合造反的条件?
主审官被反驳得哑口无言 。最后只得一路押往北京,等待康熙决定 。哪知此人还没到京城,康熙便下令处决朱慈焕 。用康熙的话说:
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
康熙的意思是说:这个老头虽然没有参与谋反,但难免他有谋反之心,立即诛杀,以正视听 。
朱三太子:隐匿64年,三易其姓,75岁被抓,康熙为何食言而肥?
俗话说,杀人诛心,当没有证据的时候,就要用诛心的手段了 。这是上位者常用的伎俩,康熙也不能免俗 。
而那个和朱慈焕交好的李力远,因为确实不知道朱慈焕的身份,康熙下了特旨,留他一条命,把他全家都发配三千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