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地质人员进山为何穿一次性雨衣 真正适合野外作业的雨衣( 二 )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 。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 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 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 。 人一旦进到林子里, 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 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 尤其雨天, 特别不容易看清路, 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
恰恰, 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 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 就算是巡护人员, 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 。 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 一旦迷路, 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
杨效东教授说, 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 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 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 。 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 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 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 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 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 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 “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 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 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 。 有村民提到, 一二十年前, 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 “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 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
杨效东说, 每次出去, 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 。 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 。 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 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 。 按计划, 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 。 只要按下设备按钮, 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 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 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
不过, 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 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 即便打开, 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 。 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 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 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 。 在搜救过程中, 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 经常收不到消息 。 “主要是雨后雾很大, 能见度低, 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 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 。 ”张先生分析 。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 整个搜救行动, 云南以普洱市为主, 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 截至目前, 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 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 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 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 最高海拔3156米 。 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 。 此前, 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 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 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 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属原始森林无人区, 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 地形极其复杂 。
其次, 正值入冬天气, 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 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 山区树木高大茂密, 加之近期连日降雨, 林中有雾, 能见度极低 。
最后, 搜救路线距离较远, 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 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 山中无路, 行进困难, 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 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