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拉绿粑粑 梦见孩子拉粑粑( 六 )


林美芳在多年后知道这段经历背后的故事 。 她手机里收藏儿子在网戒所时的照片 , 是当年教官发给他的 , 儿子晒得黑黑的 , 坐在操场边 , 咧着嘴笑 。
第二次送儿子进去是因为看到前一年“教育”的成效 , 儿子看起来很阳光 , 每天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 她想让儿子的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下去 , 不要变 。 她也承认自己贪便宜的心理 , 网戒所曾承诺一年内不满意可以免费送来接受教育 。
“那次我完全崩溃了 , 我再不想和我母亲讲话 , 我和她完全就不是一个频道的人 , 我和她说什么都没有用 。 我在我爷爷死时都没有哭过 , 在那时候哭了 , 我真的很伤心 , 真的很想离开这个家 , 第二次送我进网戒所的伤害延续到今天 , 这对我是彻彻底底的伤害 。 ”陈恒说 。
在北京安定医院网络成瘾门诊 , 副主任医师盛利霞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 , 就诊的70%-80%被家长认为是手机成瘾的孩子 , 最后都被诊断是抑郁状态 , 沉迷手机是孩子缓解抑郁症相关症状的行为表现 。
陈恒表示自己不是很喜欢打游戏 , “但打游戏能让我跟别人有连接 , 能跟别人交流” 。
两年里 , 接触了上百个患病的孩子后 , 邹峰觉得 , 吸烟、打游戏、文身 , 某种意义上是孩子缓解焦虑的方式 。 “家长看到他们的这些行为也焦虑 , 那么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 , 就会粗暴地禁止 , 但孩子缓解焦虑的方式没了 。 ”
曹新毅观察到 , 还有一些抑郁的孩子没有来医院 , 而是被送去了国学书院或者戒除网瘾学校等 。 “学《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很好 , 但你有病要先治病 。 ”曹新毅说 , “抑郁症早发现早干预 , 预后效果会更好 。 ”
6
病程长了 , 家长对不同药物针对的症状、使用剂量烂熟于心 , 他们相信“久病成良医” , 试图控制孩子的“用药” 。
李天冉在微信群里见过给别人孩子指导用药的家长 , 也有遇到被家长“断药”的孩子 , 孩子没有经济来源 , 只能硬扛着回到了学校 。 一位有着9年抑郁病史的患者理解着家长对药物的排斥——“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药物的副作用 , 看不到救孩子的一面 。 ”
一些孩子像药物说明书一样展示着药物副作用 , 恶心、手抖、嗜睡、记忆力减退 。 李天冉吃过“直接给自己打趴下”的药 , 吃了那个药以后 , 自杀的念头被完全抹掉 , 他昏睡了两周;好奇药物里的金属味道 , 他把药含在嘴里 , 嘴麻到第二天早晨 , 还有病友直呼“那种药吃下去像吃屎一样恶心”;有的会麻木神经 , 有点像酒后微醺 , 还有的让人短时间长胖了几十斤 。
家长焦虑的是 , 药物和心理咨询并没有让孩子立竿见影地好起来 , 甚至病情时有反复 。 群里的妈妈们开始读一些心理学、与孩子沟通方面的书 , 尝试“动物疗法”——照料宠物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热情 , 减少负面情绪 。
林美芳建议儿子养一只猫 。 陈恒欣然接受 , 猫很粘他 , 生病时 , “喂猫以及起床看看小猫在干嘛”成了他起床的动力 。 一次和父亲激烈地争吵后 , 陈恒离家出走 。 母亲在微信上给他发了一张猫咪的照片 , “家里还有小猫等你回家 。 ”
猫成了陈恒回家的理由 。 “我感觉到小猫是需要我的 , 也是依赖我的 。 ”“父母也是啊 。 ”“但是猫不会评判我 。 ”陈恒说 。
没有什么“疗法”是万能的 。 有群友说 , 给孩子养了一只狗 , 现在感觉狗也抑郁了 。
群里有家长找“大仙”算命 , 有的求遍了寺庙 , 有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 , 站在孩子房门外念经 , 3个小时 , 一分钟也不能少 , 还有的请道士来家里作法 。 孩子如果排斥这些 , 家长们大多悄悄进行 , “迷信好像是一种必经之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