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农谚-物候农谚诗( 四 )


重点说说成都人冬至那一天最爱的羊肉汤 。 冬至前后, 羊肉汤铺子就会拉开门面, 那时候的羊肉汤可不像现在水涨船高的价格, 几分几角就能来上一碗, 是中下层收入人群的首选 。 羊肉汤铺子门面摆设大都相似, 单间铺面, 摆设简陋, 进门左边就是一个大锅加大灶, 雪白的肉汤在锅里翻滚, 从早到晚, 火不熄, 汤不断 。 里面的桌椅板凳更是简单, 一张桌子, 四根长凳, 可桌子异常干净 。 原来是羊肉油多, 冬天易凝固在桌面, 必须随时用热水擦得铮亮 。 桌面上就一两个小土碗, 一个盛盐巴, 一个盛点儿香菜 。 有意思的是, 每一家羊肉汤铺子门口都会立着一个木架子, 架子上用铁钩挂着一只开了膛的整羊, 羊脚必须亮出来, 羊的骨架越大越显得货真价实 。 客人来了, 炉灶旁边的老板舀上一碗热乎的肉汤端到桌面前, 只撒点粗盐和香菜, 就已经香得不行 。 羊肉汤铺子里的菜品也极简单, 除了汤, 最多还有个拌肉、拌杂, 冬日寒夜, 配点酒小酌一番 。
在刘孝昌看来, 煮羊肉汤也有讲究, 要辟除羊肉的骚味 。 有的人被门口架子上的羊肉吸引, 会买一点儿回家自己煮, 但大多成都人怕麻烦, 还是选择在铺子里喝 。 试想一下, 一大锅羊肉汤从早到晚滚煮着, 街头开店, 街尾都能闻到香味, 于是出现了一种食客称为“吊堂” 。 这类食客大都有些身份地位, 专门选在店内客人稀少的时候悄悄来吃, 穿着长衫马褂, 拉低帽檐进店坐下, 呼噜呼噜吃完立刻转身就走, 真是冬至这一锅羊肉汤, 任何人都抵挡不住它的魅力啊 。
现在提起羊肉, 首先想起的必定是简阳, 其实成都最早名声在外的是牧马山的麻羊 。 这些麻羊肉质相当不错, 皮薄、肉细、无骚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麻羊的皮, 制成的皮革特别柔软细滑, 民国时期出口到国外, 相当受欢迎 。
华西都市报采访人员 伍翩翩

物候农谚-物候农谚诗

文章插图

当农耕文明业已远去, 节气对现代人诗意生活的启示, 依然意味深长 。
“节气”新玩法 请你来支招
“二十四节气”前不久申遗成功, 消息一出, 引爆各大社交媒体 。 有网友留言:“老祖宗的智慧, 不服不行” 。 也有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 能记得起来的也只有那么三四个而已 。 ”尤其在80、90后的青年群体中, 不说能背全24个节气, 就是简单说上四五个也是难事, 有些人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 。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还记得小时候背诵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 看似简单的二十四个日子, 几千年来, 中国人一直用它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吃什么, 穿什么, 甚至玩什么都和“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 。 尽管时代变迁, 现代社会无论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民风民情都较过去有了巨大改变, 可当你顺着我们讲述的老成都节气记忆, 你会发现, 很多有趣有意义的风俗只要与时俱进稍加包装和改良, 依然能让现代人愉快玩耍, 提高生活品质 。
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关于老成都的节气风俗的话题, 只是抛砖引玉 。 有人说, 二十四节气, 可能在北方广袤的乡村大地用得更多, 在我们天府之国尤其是在成都地区较少, 也相对陌生;但天生爱玩、会玩的成都人从来善于“借题发挥”, 绝不会冷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么重要的传统文化农事习俗 。 于是, 近年来我们发现, 在二十四节气的许多时节, 成都人都独辟蹊径地创造了自己的新玩法、新尝试, 比如, 立春吃春卷、春分竖蛋, 立夏称体重, 立秋吃茄子, 芒种喝酸梅汤, 处暑将脚泡在水里打麻将, 冬至开着车儿到处寻羊肉吃……应有尽有, 花样百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