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个人资料-陈可辛年龄( 三 )

陈可辛个人资料-陈可辛年龄
文章插图

▲《投名状》剧照 。
在接受AI财经社专访时 , 陈可辛回想起刚进入内地那段磨合期 , “我在哪里拍戏都要经历水土不服的阶段 , 因为我要去和当地人反复沟通和了解 , 导演作为一个个体和市场互动需要时间 。 ”
在香港拍戏多年 , 陈可辛能够迅速找到默契的合作伙伴开始拍戏 , 但是到了内地 , 突然面对几百张陌生的面孔和纷繁复杂的问题 , 陈可辛觉得自己无法应对 。
后来他在多个场合提起了当时的场景 ,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拍摄千军万马的戏 , 由于开镜前剧本被推翻 , 这场戏在没有剧本的情形下 , 陈可辛需要对五六百人进行调度 。 这和他在好莱坞面对的情形不同 , 当时的内地电影工业 , 还达不到每个人各司其职 , 快速完成拍摄的阶段 。
几百人都在等着他说下一步做什么 , 但他给不出答案 。 陈可辛拍古装武侠大片并不算内行 , 这导致了他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 当时他和武术设计程小东第一次合作 , 程小东无法理解陈可辛到底要什么样的效果 , 两人都处在痛苦的沟通和拉锯之中 , 直到李连杰进组后从中调和 。
这样的矛盾、纠缠、不确定性 , 压垮了陈可辛 , 他患上了急性焦虑症(panic attack) , 几乎是逃一样回到了香港 , 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的内心对内地甚至有些恐惧 。 《投名状》监制黄建新当时和他说 , 全组谁都能走 , 只有一个人不能走 。 几天后 , 陈可辛回来了 , 以一种沉默的姿态将这部电影拍完了 。
雪上加霜的是 , 他当时和美国投资人安德鲁·摩根的分歧 , 从剧本到发行 , 这位好莱坞制片人 , 都想要把《投名状》打造成为一部西方人喜欢看的武打片 , 而这并不是陈可辛的初衷 。 在发行阶段 , 安德鲁·摩根剪辑了一个国际版本企图说服发行公司使用这个版本 , 陈可辛觉得被出卖了 , 当时他觉得这和《投名状》的剧情一样 , 在他的军营里发生了政变 。
但是陈可辛不是一个愿意独自前行的人 。 从他最早和曾志伟、钟珍组建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UFO) , 到后来和其他的导演合拍泛亚洲电影来看 , 他希望有默契的合作伙伴共同前行 。 在内地市场上 , 他也一直在找这样的合作者 。
中国国产大片从无到有的过程 , 伴随着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快速发展 , 他们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香港导演合作 。 陈可辛和保利博纳总裁于冬决定合伙 。 2009年 , 陈可辛和黄建新在北京创建了“我们制作”工作室 , 同年 , “我们制作”和保利博纳共同组成“人人电影” , 其目标是三年内拍15部电影 , 总票房要达到20亿元 。
《十月围城》是这个公司的第一部戏 , 陈可辛担任监制 。 这部电影是保利博纳当时最大的项目 , 陈可辛和于冬都很努力去促成拍摄 , 于冬四处筹集电影的资金 。 这个项目也多灾多难 , 陈可辛记得 , 他们在片场被地头蛇“围城” , 停工7天 , 每天损失大约60万 , 费用超支 , 导演一度离开剧组 。
电影在陈可辛和于冬关于预算超支的争吵下完成了 , 拿到了2.9亿的大陆票房 , 也收获不少奖项 , 包括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陈德森) 。 但这是人人电影最后一部电影 , 陈可辛和于冬分道扬镳 。
这次合作 , 陈可辛觉得很挫败 , 他承认博纳是一个发行的专家 , “我们制作”负责制作电影 , 博纳负责发行 , 划清彼此的权责 , 本该是双剑合璧 , 但是陈可辛发现 , 电影这件事 , 和导演个人的想法有太大的关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