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节令什么时候是十月( 五 )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
处暑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 。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
白露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 。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
秋分
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己;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时至秋分,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