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三 )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寒衣节
寒衣节,阴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头日”等 。我国北方地区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 。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 。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 。”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 。寒衣节是流行于北方的节日,在南方等地鲜有人知道 。
冬至节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将冬至视为吉日,是冬季祭祖大节 。
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自上古时代起,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有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 。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 。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