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有什么典型风格?( 二 )


二、杜诗“沉郁顿挫”中充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 , 博大精深的知识 , 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 , 站在一定高度 , 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这一点他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有着鲜明的区别 。
他的《兵车行》:“车辚辚 , 马萧萧 ,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 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 , 以疾风暴雨骤然而来的声势 , 勾画出了一幅咸阳桥畔的哭别图 , 使人如见其形 , 如闻其声 。出征路上 , 步履匆匆 , 尘埃滚滚 , 偌大的咸阳桥都淹没在尘土之中 。战乱中人们放声大哭 , 哀声震野 , 响彻云霄 , 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
《登高》感情凝重 , 境界博大 , 语言精练 , 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 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 , 抒发了深沉郁闷的无限感慨 , 是对那个时代苦难与忧患的知识分子心绪的真实写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 , 风急暗点登高 , 因登高才觉风急 , 天高暗点深秋 , 因深秋才觉天高 , “猿啸哀”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 。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 , 然后又写山景 。“无边”状浓烈之秋景 , 透出凄凉悲秋之情 。时而写山 , 时而写水 , 时而微观 , 时而宏观 , 时而工笔 , 时而写意 , 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 , 构成了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 , 显示了悲秋的感情基调 。“万里悲秋”两句 , 总括了“悲”字的复杂内涵 , 羁旅之苦 , 思乡之情 , 垂暮之叹 , 多病之怨 。以“悲秋”二字连接全诗的景与情 , 情景交融 , 意象浑成 。而尾联“艰难苦恨”则由“悲”转“恨” , 由对个人艰难之恨升华为对国家艰难之恨 ,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
《春望》:“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前两句从大处着眼 , 创造出一种悲壮、广阔的意境 。后两句却改从小处落笔 , 用溅泪之花、惊心之鸟去点缀那沦陷的京城 , 同时也衬托出自己伤时之深 。
《野望》:“跨马出郊时极目 , 不堪人事日萧条”境界阔大 , 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 , 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
三、杜诗“沉郁顿挫”里体现出苍劲凝练的语言特色杜诗的语言凝练、苍劲 , 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 , 语不惊人死不休 。”足可说明他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 。苍劲 , 即苍老遒劲之意 。凝练 , 即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 达到高度概括 , 言简意丰 。杜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 。
杜甫的诗下字力求准确有力 , 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 。他很善于用实词 , 如“微风燕子斜” , “斜”字用得准确传神 。又如“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 真是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阔 , 非“涌”不足以见江之奔流 。再如“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好一个花溅泪、鸟惊心 , 真是既凝练又形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