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史中为何马皇后送个刘伯温“一梨两枣”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 二 )


谈话中朱元璋询问刘伯温换掉李善长谁当宰相合适?《明史.刘基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基言:“善长勋旧 , 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是数欲害君 , 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 , 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 , 且立覆 。”及善长罢 , 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 , 基力言不可 , 曰:“宪有相才无相器 。夫宰相者 , 持心如水 , 以义理为权衡 , 而己无与者也 , 宪则不然 。”帝问汪广洋 , 曰:“此偏浅殆甚于宪 。”又问胡惟庸 , 曰:“譬之驾 , 惧其偾辕也 。”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帝曰:“吾之相 , 誠无逾先生 。”基曰:“臣疾恶太甚 , 又不耐繁琐 , 爲之且孤上恩 。天下何患无才 , 惟明主悉心求之 , 目前者人誠未見其可也 。”
这次谈话可谓如履薄冰 , 直接决定了刘伯温的命运 。朱元璋提出了五个宰相人选 , 有淮西集团的 , 有与刘伯温关系密切的 , 还有刘伯温自己 。很多时候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 。刘伯温巧妙地回答了对其他人选的看法 , 但对自己的说法却毁了他 , 而且是致命的 。从此朱元璋与他决裂 。其实如果我们是朱元璋也可能会怒然 , 我们可以模拟下朱元璋的心理:“我让你当宰相是看得起你 , 你竟然还不当 。你是看不起宰相这个职位 , 想坐老子的龙椅?说今没人有资格作这个宰相 , 你是觉得我没有你刘基就不行了?”刘伯温的“直言不讳”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误解 , 可实际上或许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有当宰相的能力却没有当宰相的气魄 , 又或许是他觉得不能让朱元璋认为他在假装谦虚便故意找了一个自己的缺陷来推脱 。
这么看来朱刘的矛盾由来已久 , 但笔者认为 , 刘伯温告老还乡除了将被杀这个客观原因 , 还有他对朝堂失望的主观原因 。他一直遵从“不求尽如人意 , 但求问心无愧”的原则 , 可他发现即使问心无愧也会遭到猜测与算计 , 那他又何必执着于此呢?或许在马皇后给他送枣梨的时候他就明白朱元璋不会放过任何人 , 归隐山林也许是他最好的选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