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孟子,还把他移出孔庙?( 二 )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德治,仁爱,建立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 。孟子在这一点上,对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同时,孟子对孔子的“仁”和“义”,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主张统治者要对人民“施仁政”,赞同对暴君的“革命” 。
由此可见,孟子思想的本质,绝不是推翻君主专制,而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长期利益 。比如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就是很典型的阶级分层理论,把普通民众视作当然的受压迫群体 。
孟子所谓的“民本”是什么呢,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孟子的民本,就是保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让他们不起造反作乱之心 。
所以,孟子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而不是“民权代表” 。朱元璋显然学问不深,以偏概全,光看到孟子思想里对统治者的约束,没看清其本质 。
二、皇权独裁思想,与民本思想的冲突开国皇帝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独裁者,朱元璋也是如此 。而且中国的历史,皇权是越来越独裁,到了明清,逐步走向不受节制的绝对独裁 。
前面我们讲过,孟子的“民本”其实是假民本,即便如此,他的主张还是突破了大独裁者的思维边界 。
朱元璋和儒家学者不同,他自幼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这个人群,是思想被禁锢最深的一个群体,对皇权充满天生的敬畏 。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至尊宝” 。
加上朱元璋对儒家学术专研不透,根本不能领会儒家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体系,单单看到表面化的“民本”,与其根深蒂固的独裁,形成了强烈冲突 。
三、对文官集团阴暗的猜忌心理朱元璋的出身,决定了他与文官集团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隔阂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明君圣主,猜忌心理都比较强,与文官集团的矛盾都比较深 。
朱元璋表现得尤甚 。
首先他不是士族阶级,这就导致他对士族阶级的二重心理:敬重与猜忌 。敬重感体现在国家治理离不开士族集团,他们是那个社会的“智库”,也是皇权统治天下的唯一桥梁 。猜忌体现在身份不对等的惶恐,自己从社会最底层跃居皇位,总担心士族阶级不服气,心怀二意 。
其次,皇权与士族集团的权力分配问题,也是躲不掉的障碍 。没有权力的皇帝就是傀儡,傀儡必然导致政权消亡 。对文官集团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抛弃权力就是抛弃利益,也不符合“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这个简单的逻辑,是横亘在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无解的大问题 。
最后,朱元璋的安全感恐怕也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最差的 。一般的开国皇帝,都有一个自己的政治势力班底可以依靠 。朱元璋从最底层发家,他所依靠的淮西集团,是随着朱明王朝的建立,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政治帮派,根基不强,且热衷于内斗,对皇权的忠诚度远不如一般的皇权拥护势力 。
朱元璋多次大兴冤案,就跟他的安全感缺失,有密切关系 。所以,朱元璋很敏感,当他读到《孟子》悖逆的言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被文官集团愚弄了 。
【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孟子,还把他移出孔庙?】好在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懂得审时度势,身边也不缺乏能帮他全面理解孟子思想的人 。所以,他很快做出了妥协,同意恢复孟子配飨孔庙,以《孟子节本》与文官集团达成和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